基諾族崇敬孔明(圖)

發表:2010-01-21 17: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基諾族聚居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的基諾山一帶,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

基諾族直到本世紀五十年代初期,還處於以刀耕火種的山地農業經濟為主的原始社會末期。這種原始的生活方式也折射在他們的服飾文化上,反映其素雅古樸的獨特風格。

成年男子背"孔明印"

過去在基諾族的生活習俗中,男女少年到十五歲左右要舉行"成年禮",以此取得正式村社成員的資格、權利和義務。只有經過"成年禮"、改裝易服後,才能取得談戀愛的權利。成年男子改戴帽為包頭,肩挂有日月標徽和幾何圖紋的掛包,上衣背部繡有餅圖案,也稱"孔明印"。

孔明的傳說

傳說基諾族的袓先是孔明南征部隊的一部分。因途中勞累、休息時被"丟落",後來他們追上孔明,但孔明不再收留。為了這些落伍者的生存,孔明便賜以茶種,讓其種植,並讓他們仿照自己的帽子式樣造房。後來基諾人在自己的衣背上剌繡此圖案以示對孔明的崇敬和懷念。

無光澤的"砍刀布"

基諾山盛產棉花和麻,基諾族服飾的獨特之處在於他們的土布多用棉麻混紡,並以原色土布為衣料(有的土布也間以黑、紅色條)。家家都有簡易的織布工具,雖然織布技術較為原始,但勤勞善良的基諾婦女並沒有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她們在行走或休息間常常手持紡輪捻線,織布時席地而坐,經線一頭拴在自己腰上,另一頭拴在對面的兩根木棒上,用雙手來回穿梭,因每穿一梭就要用"砍刀"(木刀)打緊,所以這種紡織品當地人稱"砍刀布"。它既不潤滑、又無光澤,但卻厚實耐用,是基諾族獨特的衣料之一。



来源:中華文化信息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