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期發現時,根據義大利Remanzacco天文臺天文學家Ernesto Guido和Giovanni Sostero的說法,2010 AL30的軌道週期幾乎與地球同為1年,因此他們懷疑2010 AL30很可能是人造天體;不過,太空科學研究所(Space Science Institute)Alan Harris則認為它是恰好穿越地球軌道的小天體,因為它飛掠地球時,與地球的相對速度並不低。
經過最新觀測分析後的結果,2010 AL30的直徑約10到15公尺,有很強的雷達回波,自轉一圈僅需9分鐘。由於它的軌道近日點在金星軌道附近,遠日點在火星軌道附近,軌道傾角非常陡,且軌道與目前所有已知的近期太空任務的軌道都不相符,因此美國航太總署(NASA)太陽系動力學(Solar System Dynamics)網站現在認為2010 AL30應該是阿波羅型(Apollo-type)小行星,即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會穿越地球軌道的近地小行星群之一。
然而在此同時,歐洲太空總署(ESA)Michael Khan分析金星特快車任務的軌道資料,認為2010 AL30很可能是搭載金星特快車升空的Fregat最上層火箭,因此無法完全排除它是人造天體的可能。重量1227公斤的歐洲探測太空船"金星快車號",2005年11月在哈薩克由俄羅斯聯合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以探測金星這顆熾熱的行星。
金星是距離太陽最近的第二顆行星,大小、質量與年齡和地球大致相同,但在八大行星中,金星卻擁有多項"之最"的頭銜,包括她的表面溫度最高(約攝氏450度)、類地行星中的地表大氣壓力最高(約90大氣壓)、自轉速度最慢(243天)、軌道離心率最小(0.0068,意為更接近正圓)、表面反射率最高(0.59),且是全天空除日月外最亮的星星(-3.9等∼-4.7等)。
金星的大氣非常濃厚,大氣壓力高達地球表面的90幾倍,"可以把人壓成肉餅",大氣中充滿二氧化碳與氧化硫所造成的溫室效應,可達到攝氏450度,比最靠近太陽的水星表面溫度還要高。
處於高溫、高壓狀態下,加上無水、大氣中充滿碳酸與硫酸、火山活動頻繁,這些狀況都不適合生物生存與發展,早期科學家曾有移民金星的想法,現已全部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