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0-01-14 19:55:00作者:
由於大質量恆星數量非常稀少,誕生和死亡的速度也很快,科學家一直不確定它的形成過程為何。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Haystack天文臺的天文學家 Lynn D. Matthews等人,利用特長基線電波陣列(Very Long Baseline Array,VLBA)研究發現一顆非常年輕的大質量恆星近旁有氣體旋繞,證明大質量恆星誕生的方式和小恆星相同。
由於大質量恆星是宇宙中主要的重元素製造工廠,包括類似地球的行星、甚至行星上的生命,都必須在這些重元素達到一定濃度的狀況下才能形成,因此這個關於大質量恆星誕生的過程,或許也能協助揭開生命起源之謎。
Matthews等人研究的這顆大質量年輕恆星(Source I)距離地球約1350光年,位在獵戶座方向。觀測結果顯示,這顆恆星旁有所謂的"吸積盤(accretion disks)"環繞,吸積盤中的氣體受磁場牽制、繞著恆星運動,並逐漸向恆星表面墜落,使恆星逐漸長大。這個情景,對研究一般質量的恆星者而言,一點都不陌生,然而這卻是首度證實大質量恆星也有相同狀況。
根據Matthews的說法,目前整個銀河系中已知的含有一氧化矽(silicon monoxide)邁射(masers)的大質量恆星只有3顆,Source I為其中之一。一氧化矽邁射會發出強烈的輻射光束,能穿越塵埃物質,科學家因而能探知包裹在濃密塵埃中的星體性質和其周圍的氣體運動狀況。
在本次觀測研究中,Matthews等人在Source I周遭看到最有趣的的邁射,是來自一些以螺旋狀軌跡運動、正在遠離大質量恆星的氣體;氣體的遠離,可以帶走多餘的角動量和磁場,使恆星能順利誕生,這同時也代表磁場在恆星誕生過程中具有某種關鍵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