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菜根

作者:孫犁 發表:2009-10-07 09:2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在幼年,吃慣了什麼東西,到老年,還是喜歡吃。這也是一種習性。

我在幼年,是吃五穀雜糧長大的,是吃蔬菜和野菜長大的。如果說,到了現在,身居高樓,地處繁華,還不忘糠皮野菜,那有些近於矯揉造作;但有些故鄉的食物,還是常常想念的,其中包括"甜疙瘩"。

甜疙瘩是油菜的根部,黃白色,比手指粗一些,肉質鬆軟,切斷,放在粥裡煮,有甜味,也有一些苦味,北方農民喜食之。

蔓菁的根部,家鄉也叫"甜疙瘩"。兩種容易相混,其食用價值是一樣的。

母親很喜歡吃甜疙瘩,我自幼吃的機會就多了,實際上,農民是把它當做糧食看待,並非佐食材料。妻子也喜歡吃,我們到了天津,她還在菜市買過蔓菁疙瘩。

我不知道,當今的菜市,是否還有這種食物,但新的一代青年,以及他們的孩子,肯定不知其為何物,也不喜歡吃它的。所以我偶然得到一點,總是留著自己享用,絕不叫他們嚐嚐的。

古人常用嚼菜根,教育後代,以為菜根不只是根本,而且也是一種學問。甜味中略帶一種清苦味,其妙無窮,可以著作一本"味根錄"。其作用,有些近似憶苦思甜,但又不完全一樣。

事實是:有的人後來做了大官,從前曾經吃過苦菜。但更多的人,吃了更多的苦菜,還是終身受苦。叫吃巧克力奶粉長大的子弟"味根",子弟也不一定能領悟其道;能領悟其道的,也不一定就能終身吃巧克力和奶粉。

我的家鄉,有一種地方戲叫"老調",也叫"絲弦"。其中有一出折子戲叫"教學"。演的是一個教私塾的老先生,天寒失業,沿街叫賣,不停地吆喝:"教書!""教書!"最後,抵擋不住飢腸轆轆,跑到野地裡去偷挖人家的蔓菁。

這可能是得意的文人,寫劇本奚落失意的文人。在作者看來,這真是斯文掃地了,必然是一種"失落"。因為在集市上,人們只聽見過賣包子,賣饅頭的吆喝聲,從來沒有聽見過賣"教書"的吆喝聲。

其實,這也是一種沒有更新的觀念,拿到商業機制中觀察,就會成為宏觀的走向。

今年冬季,饒陽李君,送了我一包油菜甜疙瘩,用山西衛君所贈棒子面煮之,真是餘味無窮。這兩種食品,用傳統方法種植,都沒有使用化肥,味道純正,實是難得的。






来源:新三才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