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幾位經濟學家也都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的趨勢日益明顯。
剛剛公布的統計數字顯示,澳大利亞、美國和法國的採購經理人指數不約而同地在8月份躍升到漲縮分界線以上。德國的製造業收縮幅度也在8月份減小。中國的製造業活動持續旺盛,從7月的53.3上升到8月的54。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員表示,計畫將2010年全球增長預期由7月份的2.5%上調到"接近於3%"。
第二季度,日本、德國、法國相繼進入正增長空間。美國經濟的收縮幅度也顯著放慢。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在北京說,由於中國經濟的擴張和其它主要經濟體的改善,"真正的全球性復甦"機會正在增加。
經濟諮詢機構決定經濟學(Decision Economics, Inc.)駐紐約高級全球經濟師皮埃爾.艾利斯(Pierre Ellis)對美國之音表示,儘管各主要經濟體在復甦軌跡中所處的位置不同,但從總體看,全球經濟的確已經走出了低谷。
他說:"看起來,我們的確已經在從低谷反彈,而且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溫和增長。但現在的關鍵問題是,復甦的下個階段是什麼樣的?"
*推動力來自美國之外*
總部設在科羅拉多州的經濟研究機構行動經濟學(Action Economics)的首席經濟師邁克.恩格倫德(Michael Englund)認為,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推動力目前來自於美國之外。
"很明顯,在美國以外,我們看到一些收縮更為嚴重的經濟體出現更加明顯的反彈。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大多數主要經濟體收縮幅度超過美國,而到了今年第二和第三季度,這些國家將反彈得更快。"
*關鍵:私人需求取代公共需求*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研究部負責人約爾格.德克雷森(Jorg Decressin)在華府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說,全球復甦能否持續,關鍵要看私人需求能否擴大到能夠取代公共需求的程度。
德克雷森說:"刺激經濟需要增加赤字,現在推動復甦又需要削減赤字。這個時候必須擴大民間需求為復甦提供新的支撐。"
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也表達了類似觀點。文章說,全球復甦眼下最大的懸念是美國和中國的財政和貨幣刺激措施效果逐漸消退後,經濟活動是否會再度陷於停頓。
*取決美國經濟表現*
華府智庫經濟政策研究所(EPI)高級全球經濟師羅伯特.斯考特(Robert Scott)說,美國近來出現的製造業活動以及耐用品銷售的改善和政府短期刺激措施有關。接下來,商業地產困境和就業仍然是籠罩在美國經濟上的兩塊陰影。全球經濟今年下半年乃至2010年的復甦力度仍然主要取決於美國的表現。
斯考特說:"如果美國出現雙谷底衰退的話,現在看仍然有這個可能,這就需要歐元區和中國推出更多的財政刺激。我不認為這些國家現在有這個打算。"
決定經濟學駐紐約高級全球經濟師艾利斯說,儘管美國需求疲弱仍然會對全球復甦形成拖累,但是來自其它地區的需求可能會佔據上風。總體看,艾利斯對全球復甦前景非常樂觀。
艾利斯說:"很可能的情況是,即使美國滯後,美國以外的主要經濟體各自內部的增長將維持全球需求的持續增長。可以這樣說,全球經濟出現再度探底的機率遠遠小於美國出現雙谷底衰退。而美國出現雙谷底衰退的可能性也在逐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