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1400年歷史的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時隔53年後,將再次開洞調查.近日,雲居寺管理委員會邀請國家文物局和北京石刻藝術博物館等部門的四位專家,就石經山第二藏經洞開洞調查進行論證.此次開洞目的是進行病害調查,為保護石經提供科學依據.
藏經洞內風化嚴重
瞭解藏經洞內的風化情況,是保護石經的重要前提.目前,所有9個藏經洞普遍存在風化現象.專家認為,應該盡早打開一個藏經洞進行系統的病害調查,並以此制定出具體的石經保護措施.
藏經洞上一次開洞在1956年.當時,中國佛教協會等以發掘拓印房山石經, 2500週年紀念釋迦牟尼涅槃.開洞拓印石經歷時近一年,而後石經重新按原樣搬回洞中,仍以石門錮封.正是在此次拓印工作中,工作人員發現藏經洞內已出現風化現象.
據管理人員介紹,現在把手伸進藏經洞中觸摸石經板,可以感覺到板上有沙塵脫落.每到雨季時,都能清晰地聽到洞中有滴水的聲音.
調查對象擬定第二洞
經過討論,專家們擬選擇第二洞進行開洞調查,因為該洞所藏經板數量最多,涉及唐,遼,金三個朝代,能為調查研究提供不同時代,不同石質的研究對象;而且第二洞風化現象突出,病害情況具有代表性.
1958年, 1959年中國佛教協會兩次向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出具的"房山石經發掘拓印報告"中,都有石經風化情況的描述,其中第二洞是風化最嚴重的一個洞.
相關鏈接
石經山是房山雲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經刊刻起源之所.隋大業年間,高僧靜琬開始在石經山上刻經,其後徒弟們傳承刻經使命,先後歷經隋,唐,遼,金,元,明六個朝代.刻好的石經藏在洞中,然後用鐵水澆鑄在鎖上,將石門禁錮.
目前,石經山共有9個藏經洞,唯有第五洞-雷音洞對外開放. 9個藏經洞內藏有完整石經4196塊,洞內洞外還有殘石經782塊.因其中隋唐時期石經居多,所以統稱"隋唐石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