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自由批評。
導演和主創坦然接受。
就是一部電影再次被民間罵成《色,戒》那樣的漢奷電影,電影局也不應禁映和封殺之。
這樣的氛圍下,中國一定會出好電影。
·壹·
但現在,比如《南京!南京!》這樣的電影,從技術上講,確實算得上中國電影的進步代表,曹郁的攝影我尤其喜歡,音樂也不錯,演員的表演也個個出彩--但仍也不能迴避它的價值觀有問題,我不知道這樣的問題該安在導演頭上,還是中國製片方甚至是電影審查機關的頭上,《南京!南京!》能過審,而且還是"2009年建國60週年推薦影片",可我在電影院看了兩遍卻一點兒也找不到它應成為"推薦影片"的原因,倒是覺得日本的電影審查機關應把它列為"推薦影片"--不過,話說回來,《南京!南京!》裡的角川正雄現象,在日本全面侵華戰爭剛剛爆發不足半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起)就有日本兵在南京因為殺了中國人而自責地開槍自殺,這可能被日本人看成是對武士道精神的侮辱,有所謂的專家不是說,《南京!南京!》裡所有的影像都是有當時的歷史素材做依據嗎?那我就想問問,角川自殺那個畫面,歷史上的依據在哪裡?
確實有一些日本鬼子因為在南京和中國犯下太大罪行而自責甚至可能為了贖罪自殺的事,但有史可查的,全都是在戰後,《東史郎日記》我也通篇讀過,老頭子確實在真心懺悔,但就是懺悔到東史郎的程度,他亦沒有選擇以自殺以向中國人民謝罪。
所以,角川正雄的自殺,實在是《南京!南京!》的一個大敗筆,敗到電影的價值取向出現了偏差。
所謂的普世或者普適價值,並不是指全世界只有一種價值觀,而是互相尊重彼此的價值觀,《南京!南京!》選擇了一個以參戰和參屠日本兵的視角展示那段大屠殺史實的電影方式,但那個日本兵的骨子裡卻流著中國人的迂腐、矯情和自戀的血,您拍屁股想想,如果《南京!南京!》裡的角川可以成為一種侵華日軍的典型,日本人能在其後中國呆上8年嗎?恐怕8個月都呆不足吧。
·貳·
為此,在幾天前另一部由德國人導演的《拉貝日記》的北師大首映會上,我曾問南京大學拉貝紀念館的湯館長,據其所知,在南京大屠殺的那個"血腥六週"裡是不是真的有如角川正雄這樣的日本鬼子,可以因殺中國而自責而自殺,湯館長說"絕對沒有發現"。
我的分析是這樣,你看對不對:假如在南京大屠殺那段中確實有一個以自殺向中國人當場謝罪的角川正雄式人物,當時的日本軍隊也絕不會讓這種"令帝國軍人形象蒙羞"的事被記錄下來的,一定會掩蓋且來不及,所以,歷史記載中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角川,看過《南京!南京!》,我說,這其實正是陸川,是陸川親身參加了南京大屠殺,借角川傳達自己的感受罷了。
不過今天又聽到一種說法,是《南京!南京!》裡劉燁飾演的那個中國軍人"陸劍雄"和"角川正雄"合起來才是"陸川",合起來的名字正好是"陸川雄",冥冥中有某種意會在,當然這是餐間戲談,但確實挺有意思--那個反抗的陸川早早被屠殺,那個替日本人著想的陸川堅持到最後,自殺贖罪,些謂"雄"。
不如說是"熊"。
在熊包們的眼裡,全世界只有大熊包和小熊包的區別,如是而已。
日本人實在是太他奶奶地拗了,抗日戰爭過去這麼多年日本政府還是不認罪,所以,善於設身處地思維的中國人,就有陸導演這樣的,跳出來替鬼子們贖罪,但你不知道,經過如此改寫的角川正雄其實也侮辱了日本的武士道,日本人真的買你的帳嗎?
所以,《南京!南京!》如果確說自己拍的是真歷史,還是多多舉證為要。
因為再精美的包裝都包不住一段偽歷史的醜陋,這是個大麻煩。
·叁·
從《南京!南京!》到《拉貝日記》,中國一時之間出了兩部關於南京大屠殺的電影,這是個極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無法不對兩部電影進行一番對比,而對大眾來說,這甚至是一部系列電影的兩集,華誼兄弟的老闆王中磊的說法頗有代表性,他是《拉貝日記》的投資人,但他還是希望《南京!南京!》拿到高票房,因為導演是中國人,他希望中國導演贏。
民族情感總是人人有之,我也一樣。
但看了兩部電影,我相信這種樸素的民族情感未必得到滿足,因為你會發現關於南京大屠殺的看了《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兩部正確答案(A,Answer)基本都存在於《拉貝日記》裡,而《南京!南京!》的作用只是:1.提出問題(Q,Question);2.給出的是偽答案。
比如,《南京!南京!》的宣傳裡動不動就說的"抵抗",但我看了兩遍《南京!南京!》,也沒找多少抵抗的影子,那股了國民黨兵的抵抗在電影開始30分鐘就被消滅了,後來最大的抵抗就是拉貝管理的安全區裡競選"志願妓女"去給日本人慰安,慰安過程裡是不是有"抵抗",電影沒有交待,可能也拍了,又被剪了,哎,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啊。
《拉貝日記》裡其實也鮮少有中國人對日軍的抵抗,但有一個情節我是欣賞的,金陵女子大學的學生琅書(張靜初飾)的弟弟在姐姐被兩個日本人撲倒的一瞬開槍打死了這兩個鬼子,而在真正的歷史記載中,當時蔣介石的軍隊在日本軍隊佔領南京後的抵抗確實是微乎其微的,潰逃得厲害,零星的抵抗也只可能來自於民間,琅書弟弟的這項"壯舉"說不上完全來自歷史,但卻充滿了合理性。
所以說,讓"抵抗"成為某部南京大屠殺電影的一個主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如果真有抵抗,哪裡有30多萬中國人被屠殺掉,而據我所知,日本軍隊製造南京大屠殺的3個充足理由是:1.之前的松滬會戰中國軍隊的抵抗太強烈,日本人要報復,2.國民黨軍隊在南京的抵抗太弱了,3.中國民間的抵抗並沒有因官方的放棄而停止;因此日本軍隊是想借一次大屠殺徹底懾服中國政府、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
而不是像《南京!南京!》表現的那樣首先是日本士兵被幾個中國人的死懾服了。
所以,關於"抵抗"這個Q,《南京!南京!》給出的A是虛弱的,而《拉貝日記》給出的A還是令人信服的。
·肆·
約翰·拉貝(John H. D. Rabe),一個前納粹黨的黨員,也說是西門子公司在南京的領導人(掌握著南京的電力系統),也有說他是納粹黨駐南京的總代表,他在南京大屠殺裡到底救了或者保護了多少中國人,這是《南京!南京!》提出的又一個大Q。
《南京!南京!》明顯是貶低拉貝的作用和能力的,比如,雖然電影中表"國際安全區"是拉貝領導的,但他其實只在1938年2月離開南京時,捎帶救走了秘書唐先生的老婆唐周氏和一個貪生怕死的國民黨軍官(形象很猥瑣),拉貝臨離開安全區時向裡面的中國人下跪,雖然拍得悲壯,但不能否認陸川是在暗表拉貝把安全區裡的所有中國人留在了日本從的屠刀下,之後連拉貝的那個做了漢奷的秘書唐先生(範偉飾)也被日本軍官伊田槍斃,唐先生的死是不是可以理解成陸川的又一個隱喻,即當了漢奷的人都被日本從殺了,其它沒當漢奷的中國人有可能倖免嗎?
從這個意義上說,陸川用電影是否定了約翰·拉貝,或者揭示說,拉貝只救了兩個中國人,而已。
當然,救一人就是救全世界。
《拉貝日記》是德國人拍的電影,電影最後同樣不能迴避拉貝於1938年2月回國這一史實,但它給"拉貝回國"做了如下交待:1.在拉貝的保護下,國際安全區裡有20萬中國人免遭日軍殺戮,而拉貝先生是在各國使館相繼回到南京之時離開南京的,那時日軍大規模的屠殺(即"血腥六週")結束了,新的屠殺不可能在諸國外交官的眾目睽睽下完成的,當然,在拉貝先生離開南京之後,原生活在安全區保護下的中國人是不是也有被日本人殺害的,這是電影沒有表的,因為電影的名字就是《拉貝日記》嘛。
為此問題,我向南京大學拉貝紀念館的湯館長提問:拉貝在南京到底救了多少中國人?湯館長當場向我出示了幾份證據,一份是有602個中國人簽名的關於拉貝相救的證明材料,還有一份是拉貝將要離開時,南京20多座難民營(估計都位於"國際安全區"內)管理者的挽留書,這20 多座難民營共安置了大約20萬中國難民。
也就是說,拉貝先生確實是救了中國人的,而且比當年的辛德勒救的德國人要多得多。
《辛德勒的名單》是猶太人斯皮爾伯格為了向二戰時拯救了1000多名猶太人的辛德勒表示感恩而拍攝的電影,因為史實中他確實就救了那麼多猶太人,但在《南京!南京!》裡,雖然出現了拉貝,但陸川的電影語言客觀上否定了拉貝先生當年對中國人的搭救,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實在為這種不知感恩的行為感到臉上熱辣辣的。
或者,如果《南京!南京!》的創作者們的祖上確實和拉貝有仇隙,你在電影裡迴避拉貝也就罷了,既然現在你的電影裡有他,就一定要表示感恩,否則就太沒良心了。
我相信德國人拍的《拉貝日記》同樣會有"拉貝視角"的傾向,但就像《辛德勒名單》是猶太人拍的而不是德國人拍的一樣,在這件事裡的中國人,被人家拯救了成千上萬,哪裡還有高高在上取否定和迴避視角的資格呢?
這下可好,明明是日本人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南京!南京!》卻謳歌了一個因為槍殺了一個中國人而自殺的日本士兵的人性,卻否定了一個拯救過成千上萬中國人生命的德國人,情可以堪?
·伍·
另外,關於約翰·拉貝在南京大屠殺裡的拯救作用,《南京!南京!》和《拉貝日記》還有一個巨大的技術性的差異:
在《南京!南京!》裡,拉貝的身份是模糊的,低級的,他曾對幾個日本兵說要見"他們的將軍"還遭到日本兵的嘲笑,他只是一個有納粹身份可以自保的德國人,拉貝的"國際安全區"一直在和伊田和角川這樣的中下級日本軍官打交道;而在《拉貝日記》裡,拉貝打交道的對象是香川照之所飾的朝香宮鳩彥,一個當時可以左右南京城裡所有人生與死的日本皇族,日本佔領軍總司令,以及與朝香宮鳩彥差不多同級別的日本軍官--據史學家說,德國人約翰·拉貝在日軍佔領南京之後的政治身份之一相當於"南京市長",前中國市長將這個職務移交給了拉貝,這個身份是由他牽頭的"國際安全區"可以盡量免受日本侵佔的主要摧殘之一,而在《南京!南京!》裡,拉貝惟一可以倚侍的就是一納粹黨員的身份。
《南京!南京!》如此壓低拉貝的身份是不是與電影最終貶低拉貝的拯救作用相通呢?
我個人很欣賞《拉貝日記》開場不久,拉貝用一面巨大的納粹黨旗遮掩了大量中國難民使他們免受日軍轟炸之害的情節,據史實,其實當時拉貝把當時他居住的西門子公司的辦公地也全部遮蓋在納粹黨旗之下,以保護裡面的中國人--這一情節似乎在教育那些只知"人性"而不知其它的當代中國人,"國家"和"人性"其實是兩個層面的東西,這兩個東西時有交叉時有平行,"納粹"對德國和歐洲人來說可能是個壞透了的詞,但它仍然對中國人做過一些好事(比如抗戰之初德國對中國的援助),絕對的好和絕對的壞是沒有的,而我們要記住的是一切"國家"、"主義"、"政治"裡的真正的人性的光華。
所以,我把這個情節列為2009年自己眼裡中國電影最偉大的鏡頭。
·陸·
關於南京大屠殺,其"屠殺"之極狀是著名的"百人斬事件"。雖然慘烈至極,作為中國人都難於平靜接受,但我一直認為中國導演有義務揭露日本鬼子當時做的這項滅絕人性的反人類罪行,這也曾是我對陸川的《南京!南京!》的期待。
百人斬,史載,指1937年11月底至12月10日,在上海向南京進攻途中直至南京大屠殺前夕,兩名日本軍官向井敏明少尉和野田毅少尉以誰先殺滿100個中國人為勝的競賽。最後向井敏明以斬殺106人勝過斬殺105人的野田毅。後經南京軍事法庭查明審判,兩人均承認控罪,於1948年1月28日在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臺刑場被執行槍決。
據《東京日日新聞》於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殺開始後第二天)刊登的消息:以南京為目標的"百人斬競賽"這樣少見競爭的參與者片桐部隊的勇士向井敏明、野田毅兩少尉,在10日的紫金山攻略戰中的對戰成績為106對105。10日中午,兩個少尉拿著刀刃殘缺不全的日本刀見面了。
野田說:"餵,我斬了105了,你呢?"向井說:"我106了!"......兩少尉:"啊哈哈哈......"結果是誰先砍了 100人都不去問了,△平手遊戲吧,再重新砍150怎麼樣"。兩人的意見一致了,11日(南京大屠殺開始之日)起,150人斬的競爭就要開始了。11日中午在接近中山陵的紫金山追殺殘兵敗將的向井少尉談了"百人斬平手遊戲"的結局......
但《南京!南京!》裡沒有百人斬。
而《拉貝日記》裡有。
《拉貝日記》裡,拉貝的司機老張因得罪日軍軍官,被拖到一隱蔽處砍了頭,拉貝追蹤而去,從木柵的縫隙裡看到了被日軍砍掉的堆如小山的中國人的頭顱,其中就有老張的,電影並沒有直接說那劊子手就是"井敏明、野田毅兩少尉",但明明是導演想用一種方式重現當時確實存在的這段史實,或者因為這樣慘絕人寰的殺戮在被德國人所熟知的納粹"殺人史"上也不多見吧。
我覺得有必要為德國導演兼編劇傅瑞安·加倫伯特如此誠意地揭示了這段日軍對中國人民的屠殺史而向其由衷致敬,這本該是陸川該做的。
而他卻過多地表現了強奷。
因為每一個拿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作素材的中國人,你們都有義務表現它,並加以控訴之,這是作為中國人的責任。
在這件事上,《南京!南京!》的A是零分,而《拉貝日記》的A是滿分。
·柒·
《南京!南京!》對日軍暴行的控訴,最出彩的地方是日軍對中國婦女(以及日本婦女)的迫害,即強奷或性暴力。電影也一直以"裸女"做噱頭來吸引觀眾,據說在最早的劇本裡,飾演姜老師的高圓圓也是被強奷了的,但高看過電影的拍攝方式說什麼也不同意拍。
不過《南京!南京!》雖然以展示日軍對中國婦女的強暴控訴了日本軍,但,一來,陸川的本意並不直接是控訴日本軍隊,而是"戰爭"本身,因為片中被角川愛上的日本慰安婦百合子最後也死在慰安營了,女受害者國籍的"國際化"一下子淡化了電影對日本軍隊的直接批判;二來,電影中兩個女人,即姜老師和由姚笛飾演的唐小妹(周曉燕)的死卻完全出於日本鬼子角川和伊田對中國婦女的"同情",角川在姜老師行將被日軍拖出去強奷的時候對她的腦袋開了一槍,我亦很不理解角川不但沒有因此"違反軍令"的行為而受到處分,還能繼續最後將一老一少兩個中國軍人救出南京(角川救的中國人不少於拉貝),而唐小妹被伊田槍殺後,伊田說"她很漂亮,與其這樣還不如死了好",他奶奶的,當年那些在南京強奷並殺害了中國女人的日本軍人是不是都這麼有愛心?既然他們如此有愛心為什麼又干了那麼多傷天害理的事呢?
這句"他奶奶的",我不是在罵日本人!
明明,殺人就是殺人,但在《南京!南京!》裡,"殺人"被變成了日本軍人有人性和良知的證明,而這種心思居然來自中國電影工作者的創作,殺了你,是因為愛你,因為同情你,所以我崇高,所以我有人性。
一位哈爾濱的哥們兒看完電影給我發來簡訊:
南京大屠殺已經殺死了30萬中國人,《南京!南京!》將再氣死30萬中國人!
我無話可說。
·捌·
關於《拉貝日記》的另一個貢獻--文章寫到現在,已經不是在探討兩部電影的優劣,而是談另一部電影的貢獻了--是重現了曾經逃脫戰後審判的日本皇族戰犯朝香宮鳩彥的罪行。
朝香宮鳩彥(1887-1981)在《拉貝日記》裡由參演《鬼子來了》的日本演員香川照之飾演,他也叫朝香宮親王,日本天皇裕仁的叔父。久邇宮朝彥親王第八子。他1937年12月2日被任命為上海派遣軍司令,中將,12月7日朝香宮鳩彥趕到南京前線,不日即簽署了密令:"殺掉全部俘虜!"他還指令下屬改變侵華日軍華中方面軍總司令松井石根原命令,讓所有日軍入城,自行安排住宿,使大屠殺及各種暴行進一步擴大。此後,朝香宮鳩彥又陸續發布了一系列的殺人命令,最簡單而直接的只有4個字"全部殺掉",直接導致了日軍進城後令人髮指的獸行。電影,我深刻地覺得我們這個民族的悲哀日軍攻佔南京時日本最高統帥部的策略就通過殘酷地打擊南京,來瓦解中國人民抗日鬥志,迫蔣投降,朝香宮鳩彥忠實地傳達並實施了這一策略精神。戰後朝香宮鳩彥憑藉他皇室成員的特殊身份逃脫了懲罰,後來還成為"日本高爾夫球俱樂部"的會長。
《拉貝日記》,是歷史上第一部直接揭露了朝香宮鳩彥的戰犯身份的大屠殺電影,讓偽善的日本皇族在侵華歷史上的罪行得以直接展現,這樣的視角其實已經大大突破了那些被外交關係、政治利益所緊緊困擾的歷史和現實的侷限,也說明從前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中國電影的"控訴"力量還遠遠不夠。
我不知道《南京!南京!》的主創們是不是研究過這種歷史,是不是有這樣的責任感將如"朝香宮鳩彥之罪"在內的一個又一個被塵封的日軍暴行更多地還原於世,還是想以一個某種"原諒"或者"和諧"的理由大而化之,借70多年前30萬被害同胞冤魂的酒杯澆自己的心中的塊壘?
或者只是無知而已。
·玖·
還是文章開頭說的那句話:就是中國民間再次把一部電影如《南京!南京!》罵成《色,戒》那樣的漢奷電影,電影局也不應禁映和封殺之,有了這樣的寬容度才會有健康的中國電影生長環境。
不過,據說《拉貝日記》的最後字幕,德文版上有一段話的原意是"南京大屠殺至今仍然不為日本政府所承認",譯為給中國人看的中文版時就必須改成"南京大屠殺到今仍然不為日本右翼勢力所承認",修改的本意據說是現在為了"中日關係"需要。
其實,越是掩善真相的的"國際關係"和"歷史問題"越是會引起更大的現實反彈,就像癤子長得越大就越接近出頭一樣的道理。
我不懂德語,結尾處是不是這樣不能肯定,懂德語的朋友,可以對照中德兩個版本的《拉貝日記》自己尋找那個A。
PS:剛才看到一個關於《南京!南京!》的影評,作者說最感動的情節居然是劉燁和他的戰友在被槍殺之前高呼"中國不會亡",中國在擁有了核武器和強大的軍事力量的現在,中國人仍然停留在只會高呼"中國不會亡"的悲壯裡,而甘願以任人宰割為崇高,並無半點兒憤怒與復仇的狂野,這是種多麼自輕自賤的民族品性,說實話,那個情節甚至讓我想冷笑。
司馬平邦
附:
宋祖德狠批《南京!南京!》改名《強姦、強姦》
建議停映電影《南京!南京!》(2009-04-26 21:18:01)
看完電影《南京!南京!》,感覺是一部很沒意思的爛片,不知道腦殘的導演想表達什麼,祖德覺得他根本就不是一個稱職的導演,完全是一個奸商,為了電影票房,喪盡天良,在"強姦"方面花了濃重的筆墨,他深知"強姦"是最大的賣點,祖德還是建議將這部電影乾脆改名為《強姦!強姦!》更為貼切!
陸川就是個打著愛國旗號的小人,殘忍地在中華民族的傷口上狠狠地撒了一把鹽,還虛偽地叫囂拍影片的目的就是要讓日本人道歉,可笑!祖德不明白,中影集團為何要把納稅人的錢砸在這個弱智的導演身上,讓他導出這麼一部毫無意義的電影,陸川還恬不知恥地向媒體報喜,首映當日的票房達到多少多少萬,徹底暴露了他嘴裡論的是主義,心裏想的是生意的醜惡嘴臉,中影集團的韓三平真的該下臺了,花巨資拍出這樣一部爛片是必須向老百姓道歉的!
這部電影為什麼以一個日本士兵為男主角,原因很簡單,這個日本人花了不少錢買通了導演,買通了權利機關部門的人,因為他看中了中國龐大的市場,所以導演寫劇本故意歪曲歷史,刻意美化他,討好他,讓中國觀眾看了十分不舒服,導演還自作聰明地讓他悔過自殺,更赤裸裸地體現了導演的奴性、無知。而其他演員像劉燁、高圓圓,導演在他們的戲上沒下功夫,人物刻畫得單薄,做作,而整部電影情節很不緊湊,想表達太多的思想,結果什麼都沒表達清楚。
尤其令人反感的是,導演為了討好日本市場,花了太多筆墨去描述日軍聲勢浩蕩的祭奠儀式,只有腦子進了水的導演才會幹出這種蠢事,都不知道廣電局為何要發公映證給這部電影,祖德建議廣電局領導重新審核此片,最好勒令停映此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