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貞觀年間高僧寒山與拾得二人。
寒山亦稱寒山子,居天臺始豐縣寒岩,好吟詞偈,狀似瘋癲。
拾得是孤兒,寺僧拾而養之,故名拾得,在寺執炊滌器,與寒山友善。
左邊蓬髮者為拾得,右邊為寒山。
近百年來,唐詩在美國的翻譯與接受,卷帙浩繁,無以數計。因篇幅所限,這裡僅舉兩個例子。例一是寒山自述詩:時人見寒山,各謂是瘋顛。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我語他不會,他語我不言。為報往來者,可來向寒山。"
When men see Han Shan
They all say he is crazy
And not much to look at-
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They don't get what I say
And I don't talk their language
All I can say to those I meet
" Try and make it to Cold Mountain."
寒山(生卒年代不詳)長期隱居臺州始豐(今浙江天臺)西之寒岩(即寒山),他形容不整,狂放不羈。其詩長於以通俗機智的語言記述隱逸山林之興,表現人生哲理等,這首自述詩正是其生動寫照。
斯奈德譯寒山詩,基本上做到了準確、簡潔、優美和傳神。寒山原詩是用通俗詼諧的口語體寫成,斯奈德譯文中They don't get what I say / And I don't talk their language 等正是典型的英語口語。他用And not much to look at- / Dressed in rags and hides 來翻譯原詩中"貌不起人目,身唯布裘纏"句,全部使用英語中常用的單音節詞彙和簡單句式,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寒山詩中的自我描述。
斯奈德譯寒山詩之簡潔傳神,與原作非常相似。他在促進中美文化交流,尤其是翻譯和研究寒山詩方面做出過很大貢獻。經他翻譯的寒山詩,被當時的美國社會和思想文化界所接受,尤其是對美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盛極一時的"垮掉的一代"(Beat Generation),在思想觀念和精神境界等方面,更是產生過巨大影響。
例二、《旅夜書懷》
杜甫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宇文所安的英譯文是:
Writing of my feelings ,Traveling by night
Slender grasses, breeze faint on the shore;
Here, the looming mast, the lonely night boat.
Stars hang down on the breadth of the plain,
The moon gushes in the great river's current.
My name shall not be known from my writing,
Sick, growing old, I must yield up my post.
Wind-tossed, fluttering-what is my likeness?
In Heaven and Earth, a single gull of the sands.
宇文氏對中國古典文學尤其對唐詩代詩歌有精深研究,他的譯文較好地傳達了杜甫原詩的意境和情懷。原詩前半寫景,既有微風細草,危檣孤舟的細緻,也有明星皓月,平野大江的雄渾;宇文氏用 Stars hang down 譯"星垂",用The moon gushes 譯"月湧",十分生動傳神,他用 the breadth of the plain 來再現原野之遼闊,用 the great river's current 來表現大江之奔流,都很簡潔而有氣勢。
值得注意的是,宇文氏在傳達原詩的意境情致的同時,還試圖再現原詩的藝術特色,如譯詩的頭兩行 Slender grasses, breeze faint on the shore; / Here, the looming mast, the lonely night boat. 就是使用"意象疊加"(superposition)的技巧,偏離現代英語的規範,有意不用動詞和連接詞語,將原詩中四個意象疊加在一起,使讀者產生豐富的想像,並感受到中國古詩簡潔含蓄,意境深遠的特徵。
原詩後半表現詩人雖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但長期受壓抑而不能施展,詩人即景以抒悲懷,抒發內心飄泊無依的無限傷感。宇文氏的譯文呈現出這樣的情懷,其中Sick, growing old, I must yield up my post. 句用"變異"(deviation)的語序安排,頗有詩意。但是,原詩中"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應是詩人對過去著述與官場生涯的回顧與總結,而宇文氏的譯文是My name shall not be known from my writing, 如果跟 My name has not been known from my writing 相比,就成了對未來的展望,是不夠確切的。
總的來講,宇文所安及其他美國漢學家,數十年孜孜不倦,勤奮翻譯、研究和傳播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使中國唐代詩歌在美國被越來越多的讀者和學者所接受。
唐代詩歌富含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和道德觀念,內容深刻廣泛,形式典雅精美,藝術成就極高。唐詩所具有的獨特魅力對美國現代詩學觀念和詩歌創作產生了深遠影響。受篇幅所限,本節僅舉雷克思洛斯和斯奈德兩位現代詩人為例。在詩歌創作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意識上,雷克思洛斯明顯接受了中國唐詩的影響。
據他自陳,他在道德觀念和思想品質上深受杜甫的影響:"杜甫對我影響之巨,無人可及","我三十年來一直沉浸在他的詩中,他使我成為一個更為高尚的人,一個道德的代言人",他沉溺於杜甫詩中長達數十年之久,收益甚巨。在這樣的影響下,雷氏詩作常表現出對人的關愛和對社會問題的關注,具有一種精神道德的感召力。在詩歌創作中,他"力求最大限度的簡練"。例如他的詩"心苑"苑心"中的詩句:
以及從他的《新詩選集》中引用的詩行:"Slowly the moon rises / Over the quiet sea, / Slowly the face of my beloved / Forms in my mind .""In the dark forest the whisper / Of a million leaves. / On the deep sea the sigh / Of a million waves."
句子簡短,意象鮮明,在這樣的詩作中,經常出現中國古詩中的常見意象,如明月、暮靄、落日和森林等,蘊涵著濃郁的自然美和詩人的情懷,明顯帶有中國古詩,尤其是李白王維的絕句或短詩的韻味。在技巧上,則明顯運用了由龐德從中國和日本古典詩歌中歸納出並且大力加以倡導的所謂"意象迭加"(superposition)的創作手法,帶有非常濃郁的詩意。
雷氏在詩歌創作中和還經常運用中國詩歌的意象典故。如《短詩全集》(Collected Shorter Poems, New York, 1966)中的一首詩"又一春"(Another Spring),描寫詩人在深山中欣賞寧靜與溫馨的自然之美,其中就多處化用杜甫、王維和白居易的詩句作為"互涉文本"(intertext),如"The white moon enters the heart of the river"是來自白居易的"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The air is drugged with azalea blossoms"是取自杜甫的"地清棲暗芳"("大雲寺讚公房"),"Deep in the night a pine cone falls" 是取自杜甫"故園松桂發"("月圓"),"Our campfire dies out in the empty mountain"是取自王維"夜靜春山空"("鳥鳴澗")等。
雷氏還在創作技巧和語言文字上師法中國古典詩歌。例如,使用"千"、"萬"這類詞彙來表達"無限"之意,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可謂俯拾即是,但在傳統的英語詩歌中並不多見。然而在雷氏的詩中卻經常出現,如:"Ten thousand birds sing in the sunrise. / Ten thousand years revolve without change. / All this will never be again","Snow of a thousand winters / Melt in the sun of one summer"("The Wheel Revolves")。
再如工整的"對仗"在中國古詩中是十分常見的結構形式,而絕對工整的對仗在傳統英詩中很少見,而且顯得牽強。然而,我們在雷氏詩作中卻可以讀到這類效法中國古詩"對仗"的句子:The flowers are back in their places, / The birds back in their usual trees. / The winter star set in the ocean, / The summer star rise from the mountain. 等。
無論是從詩的意象、意境、情趣,還是從英詩的語言結構,讀者分明從中讀到了寒山的詩行:"碧澗泉水清,寒山月華白","默知神自明,觀空靜愈寂","萬物靜觀皆自得"等。除了寒山,斯奈德對其他一些中國古代詩人也很熟悉。他在創作思想、詩美意境、語言形式和藝術技巧等多方面接受了中國古典詩歌的許多影響和啟發。
他的詩作大多以自然風光和人在自然環境裡的勞動生活為題材,風格簡潔明朗,語言樸實精煉,在當代美國詩壇上獨具一格。其顯著特徵就是極為簡約和直接用意象表達。
斯奈德指出,以唐詩為主的中國古典詩歌是他的先師。在他的詩作中,沒有傳統英美詩歌中那種直接的抒情和鋪陳式的詳細描寫,而是通過一組意象,如明月、藍天、霜霧、松樹、鹿和野兔的足跡等,以及由這些意象構成的優美畫面來表達詩人對大自然美好景色的讚美和對人類的無知與狹隘的不滿。現代派文學家藝術家往往認為自然是醜惡的,只有人工(藝術)才是美的。
現代派詩歌對自然的態度正反映出現代工業社會只是利用和開發自然的片面實用態度,其惡果是造成人類和自然界之間的緊張關係。後現代派詩人有鑒於此,提倡環境保護,呼籲人類與自然協調融洽,這正是斯奈德詩作中蘊含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