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為期5天的世界經濟論壇開始之際,上述問題答案的總體輪廓正在成形。經濟學家們表示,從華盛頓到北京的各國財政刺激計畫將減輕經濟下滑的衝擊,但難以避免一場全球性的經濟衰退。而未來全球經濟再次實現增長,其推動力仍將部分來自於美國消費者,只不過相比此前經濟熱潮時期的負債消費,他們的消費水平會有顯著下滑。
中國總理溫家寶是達沃斯經濟論壇38年歷史上首位出席的中國領導人。他可能會致力於淡化外界對中國帶動全球走出經濟危機的預期。儘管中國已經躍居為全球生產中心,但中國和印度等新興亞洲經濟體一樣,仍然太弱小、太貧窮、太依賴於出口,無法在未來數年為全球經濟提供諸多緩衝。
亞洲經濟無力抵禦美國消費下滑帶來的影響,這意味著任何全球經濟復甦都將姍姍來遲,復甦後的增長率也會低於近年來的水平。
紐約金融和經濟預測機構RGE Monitor負責人、達沃斯經濟論壇常客魯比尼(Nouriel Roubini)表示,我們曾認為全球經濟可保持每年4%-5%的增長率,但這個速度是難以持續的。他所設想的最好情況是:在經歷今年的衰退後,全球經濟在2011年前恢復到3.5%左右的更為適中的增長率。
各國政府已經承諾投入數萬億美元(具體數字難以統計),以應對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民主黨議員希望在2月中之前通過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的8,250億美元經濟刺激議案,該議案計畫在未來兩年通過減稅和支出提振經濟,每年的規模達到美國年國內生產總值的3%。
去年11月,中國承諾投入5,860億美元用於建設基礎設施項目。本週二,德國政府批准了第二輪經濟刺激計畫;這是歐盟27國經濟刺激計畫的一部分,歐盟打算投入GDP的1.5%也就是約2,000億歐元(2,600億美元)左用於提振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建議各國政府投入GDP的2%用於刺激經濟,目前的計畫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這一數字。不過這還不足以為全球經濟止血。預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週三將公布最新預期,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率將不到1%。
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達沃斯論壇發言人羅格夫(Kenneth Rogoff)表示,2009年全球經濟不可避免地會遭遇深度衰退。他認為財政刺激計畫是必要的,但只能帶來暫時的提振。他說,我們已經目睹了一場資產泡沫破滅,無論政府投入多少資金,泡沫破裂不可逆轉。
全球經濟面臨更大的風險是陷入一場持續數年的收縮。如果在財政刺激計畫之外,各國政府不能採取同樣積極的舉措清除銀行帳面上的問題資產,推動信貸市場解凍,那麼這種情況就有可能成為現實。
羅格夫表示,回顧國際金融危機的漫長歷史可以發現,如果你不能一舉清除銀行體系的混亂,你就不能走出經濟長期停滯。
世界經濟論壇的創始人施瓦布(Getty Images)
把希望寄託在中國等新興市場身上,指望它們帶動全球經濟走出下滑,這恐怕是不現實的。中國經濟半數的增長仍然依賴於出口推動,全球經濟下滑也給中國帶來了沈重衝擊。隨著需求萎靡,去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下滑至6.8%,低於第三季度的9%,創下了7年低點。整個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率已經從此前一年的13%放緩至9%,似乎難以維持多年以來年增幅達到8%的水平。
中國決策者面臨著一個嚴峻挑戰,即推動中國經濟增長轉向更大程度依靠內需。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失業人數正在不斷上升。而中國薄弱的醫療保險和社會安保等保障體系仍不完善,使得中國消費者不得不將大量收入用於儲蓄。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亞洲區主席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說,如果中國不能建立真正的社會保障網路,即便是像中國推出的龐大經濟刺激計畫也難以實現由消費推動的經濟增長。我對在未來數年內實現這一目標抱樂觀態度,但你不可能一夜之間創造出消費文化。
美國消費者已經開始收緊錢包了;據一些人預計,數十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大約十分之一的推動力來自於美國消費者。去年第三季度,美國支出增長17年來首次出現下降。經濟學家們表示,消費佔美國GDP的比重未來五年可能會下滑5個百分點,這一比例在本世紀初達到了大約70%的二戰後最高水平。
但經濟學家們表示,如果美國經濟刺激計畫阻止經濟大幅下滑,銀行救助計畫重啟信貸市場,美國消費者會重新開始消費,只不過消費水平會有所下滑。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費舍爾房地產與城市經濟中心(Fisher Center for Real Estate and Urban Economics)主任羅森(Ken Rosen)表示,這種復甦將建立在減少欠賬和更謹慎地量入為出的基礎上,但它也是復甦。
来源:華爾街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