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久以來,發現這樣一個現象:49年前後,國民的起名風格發生了較大變化。總體說來,起名的側重點從49年的注重姓名本身到49年後把姓名和自身環境結合起來轉變。
清末和民國時期的名字,有的注重文字的美觀,有的名字裡還帶有文言用法,有的則注重發音的優美,有的意涵深刻、意境高遠。現隨便列舉一些清末和民國時期出生的人物的姓名,大家體會之:蔣中正、傅斯年、錢鐘書、胡適之、衛立煌、白崇禧、季羨林、宋慶齡、孔祥煦、段祺瑞、錢學森、羅瑞卿、戴季陶、齊白石、徐悲鴻。
49年以後,國民的起名觀念在充分貫徹近代優秀起名理念的情況下,還產生了自身的特點,即一個人的名字可以與一個歷史事件、一項工程乃至一項政策聯繫起來。
現隨便列舉一些名字,大家體會之:
歷史事件:49年"建國"--李建國、張新國、朱慶國......,"國慶"節出生--吳國慶、馬國慶、趙國慶...,大型工程紀念:王寶成、張成渝、李大慶......,政策:文化大革命--X文革......,大躍進--張躍進、趙躍進、鄧躍進、毛躍進、胡躍進、江躍進...。此外,名字還充分應用了工業設計上"少就是多"的理念,起名大有簡約化的趨勢,如:張小兵、王小軍(當兵熱)、季小峰、李大海、王小明、吳小紅、任小霞。總之,可以概括為:家族姓+形容詞(大或小)+常見事物(雄壯的或婉約的),這樣的起名方式簡潔明快,而且好讀好記,一點都不拗口。
希望我的貼子能起到拋磚引欲的作用,歡迎大家討論。
網友跟帖:
感覺中國人的名字在50-80年代變得惡俗不堪,前期由"援朝","躍進","衛紅"這樣政治意味濃厚的名字,79年以後"小紅","貝貝","娟娟"這樣的小名,花名又 堂而皇之登場。看一下現在90後的孩子,感覺名字開始有格調起來了,講究用字的文雅與寓意。
49之後的名字特徵是:政治化,弱智化,劣質化.全然沒有了文化美感
全民不讀書.可能就是最好的詮釋.
最牛的一家兄弟,起名‘計畫方針政策完成',他們的名字在百度裡不予顯示
起名子一定是趨利避害,49年前的人們趨利的成份多一些;49年後避害的成份多一些吧。
最最不可思議的是,很多人沒有正式名,全拿啥貓蛋苟勝,小強小花之類的小名充數了.
我有一伯父取名叫"靠天",有一回進城時被公安盤問時被狠狠批判了一番,教育他要相信人定勝天,與天斗其樂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