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9-07 22:00:00作者:
四年制本科學位在多少代人的眼中都被看做是通往美好生活的門票,而現在,它已不再能保證薪水的穩定增長了。
問問貝亞·杜因(Bea Dewing)就知道了。 1986年獲得馬里蘭州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這是她第二個學士學位──之後,她幾乎不間斷地享受加薪,最終在堪薩斯州的斯普林特公司(Sprint Corp. )擔任數據建模員,年薪89000美元。然後,2002年,斯普林特解雇了她。
56歲的杜因說,她覺得自己最多只要幾週或幾個月時間就能找到工作。但恰恰相反,接下來的六年中她在求職道路上處處碰壁;她開了一間網吧,但是沒能成功,幹過一些數據處理方面的臨時工作和低級職位,也曾經回覆過數百個職位招聘廣告,但都無功而返。
最低潮的時候是在2004年左右,斯普林特──現在的Sprint Nextel Corp.──的一個招聘人員打來電話,職位與她兩年前失去的工作類似,但薪水只有她原先的三分之一。
今年4月,杜因終於在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的沃爾瑪連鎖公司(Wal-Mart Stores Inc.)總部的信息技術部門找到了一份與老本行差不多的工作。她也因此搬到了本頓維爾。她現在的薪水經通脹因素調整後比2002年的薪水低了20%左 右,但她認為自己很幸運,也更明智了。
她說,學歷絕不是就業的重大保證,它是種基本要求,沒有它,你根本就不會被許多專業職位納入考慮範圍。
多年來,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上漲通常遠高於通脹率。但如今已好景不再。在始於2001年、現在似乎正在終結的經濟擴張時期,大部分美國勞動者的薪水 經通脹因素調整後都沒有增長,甚至連擁有本科學歷的人也是如此。政府的粗略統計表明,經通脹因素調整後,擁有學士學位的勞動者週薪去年較2006年沒有上 漲,比2001年的水平更是下降了1.7%。
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為數更多、更為商品化,也更容易遭受曾經僅限於藍領工人的公司裁員的影響。如今,僱主想從員工身上得到的東西更專、更抽象、也更難在大學裡學到。
當然,擁有大學文憑的美國人的薪水仍然比僅有高中學歷者高出75%左右,失業的可能性也比後者低。然而,據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賈裡德?伯恩斯坦(Jared Berstein)蒐集的數據,雖然這種所謂的「學歷薪資優勢」比1979年時的40%有所上升,但自2001年以來幾乎沒有變化。
伯恩斯坦和其他經濟學家們使用的大部分統計數據都沒有長時間對單個勞動者進行跟蹤,而是對所有職工的年度總體情況進行對比。這樣一來,這種趨 勢似乎就不應歸因於低薪年輕職員的流入或是起薪的下降;伯恩斯坦說,考慮到年齡、種族、婚姻狀況和居住地等因素時,趨勢還是一樣的。
這裡有多種經濟因素的作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已令能讓勞動者獲得高薪的技術種類發生了改變;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技能都無法在大學課堂裡學到。與前人相比,如今的大學畢業生更有可能要跟教育程度較高的移民以及海外職員競爭。
問題並不在於經濟增長不足,本世紀大多數時候經濟都十分強勁。伯恩斯坦說,問題更多地在於大部分經濟增長的成果都流入了一小部分人手中,因為他們 擁有許多人所不具備的特定技能和資產,而這一點並不一定與你的教育背景有很大關係。簡而言之,想要讓薪資增長跑贏通脹,擁有大學學歷通常是必要的,但是還 不夠。
對於這種情況,經濟學家們首先將原因歸結為全球化和科技發展,這些因素促使僱主非常看重那些為少數人所掌握的深奧技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勞倫 斯·卡茨(Lawrence Katz)和克勞迪亞·戈爾丁(Claudia Goldin)認為,上世紀90年代,在中層管理及某些專業職位上曾經由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可以更容易地在海外或是在家以電腦完成。這種情況壓低了這些職 員的薪水,但工作內容更為抽象、更具創造性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卻水漲船高。 (未完待續)
問問貝亞·杜因(Bea Dewing)就知道了。 1986年獲得馬里蘭州Frostburg State University的計算機科學學士學位──這是她第二個學士學位──之後,她幾乎不間斷地享受加薪,最終在堪薩斯州的斯普林特公司(Sprint Corp. )擔任數據建模員,年薪89000美元。然後,2002年,斯普林特解雇了她。
56歲的杜因說,她覺得自己最多只要幾週或幾個月時間就能找到工作。但恰恰相反,接下來的六年中她在求職道路上處處碰壁;她開了一間網吧,但是沒能成功,幹過一些數據處理方面的臨時工作和低級職位,也曾經回覆過數百個職位招聘廣告,但都無功而返。
最低潮的時候是在2004年左右,斯普林特──現在的Sprint Nextel Corp.──的一個招聘人員打來電話,職位與她兩年前失去的工作類似,但薪水只有她原先的三分之一。
今年4月,杜因終於在阿肯色州本頓維爾的沃爾瑪連鎖公司(Wal-Mart Stores Inc.)總部的信息技術部門找到了一份與老本行差不多的工作。她也因此搬到了本頓維爾。她現在的薪水經通脹因素調整後比2002年的薪水低了20%左 右,但她認為自己很幸運,也更明智了。
她說,學歷絕不是就業的重大保證,它是種基本要求,沒有它,你根本就不會被許多專業職位納入考慮範圍。
多年來,大學畢業生的薪水上漲通常遠高於通脹率。但如今已好景不再。在始於2001年、現在似乎正在終結的經濟擴張時期,大部分美國勞動者的薪水 經通脹因素調整後都沒有增長,甚至連擁有本科學歷的人也是如此。政府的粗略統計表明,經通脹因素調整後,擁有學士學位的勞動者週薪去年較2006年沒有上 漲,比2001年的水平更是下降了1.7%。
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為數更多、更為商品化,也更容易遭受曾經僅限於藍領工人的公司裁員的影響。如今,僱主想從員工身上得到的東西更專、更抽象、也更難在大學裡學到。
當然,擁有大學文憑的美國人的薪水仍然比僅有高中學歷者高出75%左右,失業的可能性也比後者低。然而,據經濟政策研究所(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賈裡德?伯恩斯坦(Jared Berstein)蒐集的數據,雖然這種所謂的「學歷薪資優勢」比1979年時的40%有所上升,但自2001年以來幾乎沒有變化。
伯恩斯坦和其他經濟學家們使用的大部分統計數據都沒有長時間對單個勞動者進行跟蹤,而是對所有職工的年度總體情況進行對比。這樣一來,這種趨 勢似乎就不應歸因於低薪年輕職員的流入或是起薪的下降;伯恩斯坦說,考慮到年齡、種族、婚姻狀況和居住地等因素時,趨勢還是一樣的。
這裡有多種經濟因素的作用。全球化和科技發展已令能讓勞動者獲得高薪的技術種類發生了改變;在許多情況下,這些技能都無法在大學課堂裡學到。與前人相比,如今的大學畢業生更有可能要跟教育程度較高的移民以及海外職員競爭。
問題並不在於經濟增長不足,本世紀大多數時候經濟都十分強勁。伯恩斯坦說,問題更多地在於大部分經濟增長的成果都流入了一小部分人手中,因為他們 擁有許多人所不具備的特定技能和資產,而這一點並不一定與你的教育背景有很大關係。簡而言之,想要讓薪資增長跑贏通脹,擁有大學學歷通常是必要的,但是還 不夠。
對於這種情況,經濟學家們首先將原因歸結為全球化和科技發展,這些因素促使僱主非常看重那些為少數人所掌握的深奧技能。哈佛大學經濟學家勞倫 斯·卡茨(Lawrence Katz)和克勞迪亞·戈爾丁(Claudia Goldin)認為,上世紀90年代,在中層管理及某些專業職位上曾經由大學畢業生做的工作可以更容易地在海外或是在家以電腦完成。這種情況壓低了這些職 員的薪水,但工作內容更為抽象、更具創造性的大學畢業生的薪水卻水漲船高。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