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這項研究的科學家包括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教於賴斯大學的華人科學家鈕鳳林。他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電話採訪時說,如果後續的實地研究能夠證實,在世界其它地區的斷層地震活動中,也普遍存在同樣的岩石物性變化,那麼將來在此基礎上有望開發出比較可靠的地震早期預警系統。
據鈕鳳林介紹,地震預測一直是世界性難題,除了極少數地震伴有"前震"發生,可以作預報,對絕大多數地震,地震學界一直未能記錄到實地的、可重複觀測的震前物理和化學變化,也就是地震"前兆"。而他所在的勘測小組利用靈敏度極高的新型測量設備,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帶首次捕捉到了這種變化。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帶地震活動強而且"規律性"比較明顯,是地震學界知名的斷層帶之一。鈕鳳林和來自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和卡內基學會的科學家合作,在這個斷層帶的一處實驗場進行深井鑽探勘測,結果在一些小震發生前數小時成功探測到岩石內部發生的微小物性變化,其中一次在裡氏3級地震發生前10小時,還有一次在裡氏1級地震發生前約兩小時。
鈕鳳林說,岩石力學的實驗表明,受應力變化影響,岩石內部的微破裂會張開或閉合,這會導致地震波的傳播速度發生微小變化。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地震學家就試圖測量這種變化,但一直沒有獲得高精度的理想結果。如今,藉助尾波干涉信號等新技術,科學家終於重複測量到地震波速度的極微小變化。按《自然》雜誌的說法,這是地震學科研人員長期以來一直在追求的目標。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