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 一小夥子正將自己剛從廢墟裡挖掘出來的愛車向外轉移。(網路圖片)
四川北川縣公安局發出公告,從6月26日起,對北川縣城實行再度封閉管理。這是當局自5月20日首次封城後實施的第二次封城措施,當局稱是為了防止疫情蔓延。分析指出,顯然已有疫情發生,現在是在防止其蔓延。
據《新京報》報導,來自綿陽及外地的600餘名公安民警,將通過晝夜守護等方式,除持有特別通行證的防疫、公安等人員及車輛外,嚴禁其他人員進出北川縣城。
6月20日當局曾解除前一次封城令,北川縣城的一些居民陸續返回家園,在地震廢墟中尋找著倖存下來的最後一點家當。26日再次封城後,他們也被禁止進入縣城。
26日零時,因防疫需要,四川北川縣城再次戒嚴封城。綿陽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封城將持續較長一段時間,目前天氣炎熱,城裡的屍臭味很重,蒼蠅蚊子已經出現,給防疫帶來困難。另外,有的居民徒手去挖廢墟下的親人,這樣很容易感染。
封城前一天,縣城內仍有大批居民往外搬運傢俱和其他物品,其中一小夥子還設法從廢墟中轉移自己的愛車。一些背著物品的人站在附近山坡上,久久不願離去,還有人對著縣城的方向大喊:「再見,北川!」
北川縣城所在地曲山鎮,遭遇滅頂之災,報告死亡1.2萬多人,失蹤1,500多人。北川老城區被塌方的巨大山體全部掩埋,新城區大部分被毀,傷亡慘重,尤其以幼兒園、中小學校、職業學校學生為主。北川縣城將異地重建,縣城的廢墟將被保留用作地震紀念地。
56年前中共進行了北川縣城的死亡遷移
北川人習慣於把位於現北川縣城西北20多公里之外的治城,稱為「老縣城」。1992年,治城因屬「大禹故里」,更名為現今的禹裡。從公元566年,北周政權即以此地為縣城,設北川縣,並延續了上千年。禹裡地勢開闊,山體平緩,在本次地震中沒有出現山體滑坡,而只是遭到後來的淹水之苦,有足夠的逃生時間,比起曲山的山石蓋頂顯然是個相對安全的縣城之地,但卻被中共於1952年突然廢棄。
中共建政後不久,1952年9月,北川縣城由治城遷往位於曲山的現址。1952年,北川全縣有7萬多人口,而曲山僅是一個人口不足500人的小鎮,其惡劣的地質條件決定其長期難以大規模發展。在《北川縣誌》中,沒有任何對於搬遷原因的明確記載。
據一位當地的知情老人透露,中共建政之初,北川縣委照常設在了治城,當時縣上的主要領導大都是文盲、半文盲的土八路,缺乏科學常識,也不尊重知識份子,這些中共領導幹部經常到綿陽開會,嫌治城路遠,為了近一點省時省力,決定搬縣城到曲山鎮。
曲山靠近安縣和江油,交通更為便利。中共建政初期,四川各地抗暴武裝活動不斷,據說,曲山一旦發生危急狀況,可以比治城更快地得到支援。選址絲毫沒有考慮到地質條件等因素,等於是把北川人拖進了死亡陷阱,中共至今迴避這一「歷史性錯誤」。
四川盆地局部下降60厘米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張培震26日說,四川地震引起了大區域的地表變形。龍門山和四川盆地除了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大幅度的相向運動外,龍門山大幅度上升。
四川盆地則相對下降,下降幅度在沿龍門山前的安縣、都江堰一帶最大,達30∼60厘米,向東迅速變小,到重慶一帶反而表現出數毫米的上升現象,但誤差較大。
失蹤3年可宣告死亡
另據《成都晚報》報導,26日,民政部新聞發言人說,此次地震遇難者最終人數將由中國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核定並宣布。根據《民法通則》第23條規定: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從事故發生之日起滿二年的,利害關係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死亡。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後,發出尋找失蹤人的公告,公告為期一年。公告屆滿後仍無失蹤者生存的消息時,可作出宣告死亡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