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8-06-08 00:17:00作者:
公元前三世紀在中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最忠誠的大臣,它是皇帝身邊最受到敬重和信任的諫言者,也是最受到皇帝寵愛的大臣。他反對朝廷內部的貪污及腐敗,他的正直和智慧得罪了不少王公貴人。最後他們陷害了屈原,使得皇帝在也不聽信屈原的諫言。不久之後,屈原被驅逐出楚國境內,在流放的時間內,他寫了許多的詩,抒發他的悲憤及愛國憂民之情。其中最有名的一首就是「離騷」,描寫他在尋找一位肯聽諫言的君王,在他三十七歲那一年,他抱著一顆石頭投入汨羅江中自盡,人們知道屈原的正直,就趕到江邊去救他,他們搭著船努力地在江中尋找他,但是已經無法發現他的蹤影,每年龍舟賽就是為了紀念當初以船救屈原的一種慶祝方式。臺灣的各地大河川,就用划龍舟賽來傳續著中國的傳統,紀念著屈原。 傳說,當大家已經知道無法救到屈原時,當地的居民就把煮熟的米飯投至江中給屈原,但是有一天,屈原託夢給一位漁夫,他說河裡的魚吃掉了那些投入江中的米飯,所以第二年,人們就開始將煮熟的米飯以竹葉包起來,就是今日眾所皆知的粽子。在現今中國人的巧手製作下,已成為具各種變化,且隨時都能嘗到的美食了,看看這些外國人士,難怪連外國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吃棕子的外國人士:太好吃,以前沒吃過。
賣棕子的老闆:今天真是大豐收
古人的智慧
另外由於端午節時值夏季,正是疾病開始流行的季節,所以端午節的由來,可追溯為驅邪避惡,以求身心的平安。為了驅除疾厄,端午節時可見住家門口都挂菖蒲和艾草,以及「鍾馗」的畫像,成人飲雄黃酒,並讓小孩身配香包,這些物品據說都有避邪,保平安的作用。而臺灣的「打午時水」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井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此外,若能在正午時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來年會有好運道。
傳統習俗,菖蒲、艾草、榮樹綁成一束懸掛於家門口,可以保佑闔家平安。
現在回想起來,過去祖先對端午節的看法確有其獨到之處:在這初夏蟲疫滋生之際,以端午節提醒大家做好保健的工作。菖蒲、艾草及雄黃酒固然是傳統避疫保健的方式,現代人是否能夠延續古人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