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經常在想,美國領世界之先的原因是什麼?換一個角度,美國稱霸世界的資本或說財產是什麼?我看到一種提法,任何社會都由三方面構成,就是hard ware(硬體)、software(軟體)和people ware(人)。我的理解是,"國家硬體 "主要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以及物質層面的設施、裝備、技術條件等;"國家軟體"主要指國家一切領域的規則系統、運行機制;而people ware主要是指人的精神信仰、價值觀念和文明素質。這三個方面相互聯繫,也就是一個社會的物質資本、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托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曾經談到:"有助於美國維護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環境、法制和民情,""按貢獻對它們分級...... 自然環境不如法制,而法制又不如民情。"自然環境是一種物質資本,法制是一種社會資本,民情則是人力資本。托克維爾說:"美國的聯邦憲法,好像能工巧匠創造的一件只能使發明人成名發財,而落到他人之手就變成一無用處的美麗藝術品。"墨西哥照搬美國憲法,並未使墨西哥富強,原因就在於"缺乏民主的民情"。
美國能長期穩定發展,我想是上述三個方面的基礎相對都比較好,相互協調促進而不是相互抵消破壞,才使這個只有200多年歷史的國家傲然於世。
根據在美期間的觀察,我認為美國有十大財產(資本)助其成就了大業。
優越的"空搖籃"
首先,是優越的自然環境。兩個大洋夾著一個大陸,地大物博,得天獨厚。凡是在美國生活過的外國人,一經和原住地比較,很少人不為這片土地的遼闊與肥沃而感嘆。160多年前,法國人托克維爾曾經這樣評價美國的外貌:"陸地和水系,山嶽和河谷,都佈置得井井有條。在這種簡單而壯觀的安排中,既有景物的雜陳,又有景色的多變......那些十分適於經商和開工廠的海岸,那些深水河流,那個用之不竭的密西西比河大河谷,總之,整個這片大陸,當時好像是為一個偉大民族準備的空搖籃。"我們住在加州,加州是美國人口第一州,每當我們從洛杉磯驅車外出,南到聖地亞哥,北到舊金山,隨處可見一望無際的牧場、果園、空曠的原野,人卻很少。至於其他的州,尤其是北部、中西部、南部,有的同學開車旅行,幾天都在森林或曠野中穿行,除了加油站和汽車旅館,很少見到人煙。加州海域富藏石油可至根當州長時簽署命令,不准開發。美國北部森林資源極其豐富,也立法不准開採,很多紙張和造紙用木漿都是進口。說要把資源留給子孫後代。美國自己有資源,捧著金飯碗卻向別國要飯吃,進口人家的資源,是很有長遠打算和戰略眼光的。
兩種自由並行的歷史
第二,是年輕的歷史,和以兩次世界大戰為代表的歷史機遇。我們知道,經濟自由政治自由是近代資本主義發展的兩大動力。經濟自由的最好表述是1776年蘇格蘭人亞當•斯密在《國富論》裡提出的"一隻看不見的手",政治自由的代表作則是同年7月4日由北美大陸會議通過的弗吉尼亞人傑斐遜起草的《獨立宣言》其中最著名的段落是,"我們認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賦予他們若干不可讓與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存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究竟是自由選擇了新大陸,還是新大陸人選擇了自由?無論如何,美國成為歷史上能夠將兩種自由思想同時付諸實踐的少數國家,而且是開國之始就走上了新軌道,美國歷史就是一部經濟奇蹟和政治奇蹟同時發生的歷史。米爾頓•弗裡德曼和羅斯•弗裡德曼指出:"19世紀,經濟自由和政治自由的結合,給英國和美國帶來了黃金時代。美國甚至比英國更繁榮。它以清白的歷史開始:階級和等級的殺毒較少;政府的限制較少;而土地則較為肥沃,人們可以去努力開發,去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還有,等待著人們去征服。"到了20世紀,美國又在兩次世界大戰中盡得其利而少受其害,戰後一舉奠定霸主之席。
限制權力之政
第三,憲政體制。美國人把憲法、橄欖球和爵士樂看成"上帝賜予的三大禮物 ",憲法是保護人民自由之法,憲政是限制政府權力之政。在美國國內,政府權力被橫著豎著切得七零八落,還要時時受到新聞媒體和社會團體的壓力;而社會上的犯罪嫌疑人卻享有許多憲法保障的權利,聆訊時有權保持沉默,有權要求律師在場,如果沒錢請律師,政府還要為他們提供法律服務。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怪現象"?在20世紀前30年擔任美國最高法院**官的霍爾姆斯說:"罪犯逃脫法網與政府的非法行為相比,罪孽要小得多。"
前面已經提到,美國立國之初就致力"獻身於所有人生而平等的主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上個千年最偉大的法律創新(它始於英格蘭的普通法法庭上,所有人被看成是平等地創造出來的。這種身份平等觀導致了契約自由及交換經濟的發展)。而誰都明白,要真正實踐這一主張,障礙不在普通百姓,而在掌權者。權力的集中是對平等和自由的最大威脅。所以,要落實"人生而平等的主張",限制政府權力、監督政府權力就成為必然的選擇,這種選擇是真正愛國的表現。美國憲法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和出版自由的保障,恰恰也是因為它們在監督政府權力方面的獨特作用。希爾斯曼在《美國是如何治理的》一書中寫到:"不管民主的定義是什麼,沒有新聞自由,民主本身就無法存在。"
在建立憲政制度方面,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開了個好頭,堅決摒棄"人治"而選擇"法治"。在他1796年的總統告別演說裡,他深情地說:"我懷著歡欣的期待心情,指望在我切盼實現的退休之後,能與我的同胞們愉快地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溫暖這是我一直衷心嚮往的目標,並且我相信,這也是我們相互關懷、共同努力和赴湯蹈火的理想報酬。"在華盛頓看來,打天下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永遠坐天下,而是為了和人民一起創造與分享"自由政府治下完善法律的溫暖 ",並把這種溫暖視為"赴湯蹈火的理想報酬"。
全盤透明的社會
第四,法治社會。我們在美國這一年,正是大選年,天天看電視報紙,不能不承認其鬧而不亂,鬧中有序,這個"序"就是法治的秩序。無論是行政系統的僵局最終交由司法及立法系統解決的過程,還是候選人在漫長競選中盡量依法說理,以及政府和社會的運作一如往常,都可以看到法治的威力和魅力。權威的民意調查也顯示,75%的美國人相信聯邦**官會公正處理,而最受信任的政府機構也是聯邦最高法院。
守法意識表現在美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很難"走後門"。我們一位美國老師的小孩想上一所好一點的小學,而小學校長正好是她的學生,學生說,按規定,她女兒只能在某某學區就讀,愛莫能助。我們學校有一大片橘子林,卻設有人去摘成熟的橘子。高速公路有些地段的內道留給乘客在兩人以上的車子,鼓勵"一車多人"。即使外面幾條大道大塞車,內道空著,也沒有誰走這條捷徑。
美國人極其珍惜自己的信用和守法形象,像酒後開車這樣的事情,一旦被警察發現記錄下來,就會載入你的"社會安全號"檔案裡,下次買汽車保險會被多收費,申請新工作時得先註明過去的過失。你的一切違法行為都會被記在"社會安全號 "裡,跟你一生。在舊金山,我問一位投資顧問"在美國欠債不還怎麼辦",他聽了很吃驚,說"那是不可能的"。首先,私人和私人之間基本上是不借錢的,因為你要借錢可以找銀行,只要你有信用,銀行會借給你。所以一般美國人就算有錢一次性付款買車,也會分期付款,為的是建立個人信用,以後買房時能貸到款。其次,公司和公司之間,做生意的前提就是請穆迪、鄧白氏這樣的徵信公司調查對方的信用,你在欠債不還的同"黑名單"裡,沒有誰會再跟你做生意。最後,還有法庭的處理。我們廣州的訪問學者回國前的一大事情,就是跟電話公司聯繫,將end bill(最後賬單)寄到朋友那裡,先預支一筆錢在那裡代交。道理很簡單,你逾期不交錢,個人記錄就有污點,將來想再到美國訪問,簽證都拿不到。
"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當然,前提是,法律的制定過程是民主的,法律是能夠保障人們的正當利益的,法律面前也必須是人人平等的。
活力之源
第五,市場制度。選擇自由企業制度,走市場經濟之路。美國的經濟發展歷史充分證明,市場是實現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資源配置的最有效機制,是經濟的活力之源。比如,對美國農業的研究指出,美國建國早期,農業是主要的經濟活動,要用95%的勞力養活全國人口並提供餘糧以換取外國貨物。在美國農業獲得迅速發展的大部分時期,政府所起的作用微不足道。人們可以得到土地但卻是些以前什麼也不出產的地。19世紀中期以後,美國建立了一些由政府贈與土地的農學院,它們依靠政府的資助傳播信息和技術。"但是毫無疑問,美國農業革命的主要動力是在自由市場上發揮作用的個人積極性。這個自由市場是向所有人敞開的;當然,奴隸制下的奴隸是無法進入自由市場的。而最迅速的增長是在廢除了奴隸制以後。
千百萬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自由地為自己而勞動,其中有些是獨立的農民或工商業者,有些則按照相互協議的條件為別人工作。他們可以自由地試驗新技術試驗失敗的風險由自己承擔,試驗成功的好處歸自己所有。他們得到政府的幫助極少。更重要的是,他們遭到政府的干涉極少。"(米爾頓•弗裡德曼和羅斯•弗裡德曼)今天,美國只用佔人口不到5%的勞動力就養活了全部居民,並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