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似乎有意要把自己越分越小。下個月,科索沃可能會宣布獨立,這將讓它成為在前南斯拉夫廢墟上建立起來的第七個新國家。前蘇聯已經分解為15個新國家。在西歐,甚至有人在討論比利時一分為二的問題。而在蘇格蘭,一個支持獨立的政黨上臺了。
人們看待國家分裂,往往有點兒像看待夫婦離婚。分手是令人傷心之事。確實,科索沃單方面宣布獨立,可能會在巴爾幹半島引發一場新危機。
然而,如果新國家可以和平地成立,那通常值得慶賀之事。現在是一個小國時代。
看看幾乎任何一個國民財富排行榜,小國都佔優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編製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國家排名顯示,在全球最為富有的5個國家中,有4個國家人口不足500萬(排名第四的美國例外)。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Unit)編製的全球和平指數(Global Peace Index)指數,根據殺人犯罪率、監獄犯人數量等標準對國家進行排名,小國也同樣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顯然,全球最和平的國家是挪威(當然,那裡很冷)。在全球最和平的10個國家中,有8個國家人口不足1000萬。
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競爭力指數顯示,在最具"競爭力"的7個國家中,有5個國家人口不足1000萬。人類發展指數(Human Development Index)根據壽命和教育等指標對國家進行排名,在分值最高的10個國家中,只有一個大國:日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你會發現為何做小國有利。在全球人口最多的5個國家中,只有美國富有。巴西、中國、印度和印尼迅速增長,但它們仍名列發展中國家。治理這些國家,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記得幾年前,我去拜訪過時任印度貿易部長、現任印度財政部長的帕拉尼亞潘??奇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當時,他似乎有些神情沮喪。我問他在擔心什麼。他歎了一口氣說,剛會見了芬蘭貿易部長。這似乎不像是讓他憂鬱的原因,因此我繼續追問。他卻自問自答道:"你知道芬蘭的人口是多少嗎?500萬。在印度,我們的盲人就有500萬。"
當然,印度人也不總是為自己國家的規模感到沮喪。事實上,他們有時自誇印度將要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然而,為國大而感到自豪越來越過時了。過去,作為一個大國有繁榮和安全兩大好處。一個國家大,意味著市場更大,從而擁有更多的貿易和財富。而且,一個國家大,國力會更強大,也不那麼容易受到侵略。
但在現代世界,上述兩大優勢似乎都在縮小。
全球化打開了世界各地的市場。中國和印度變得更加繁榮,主要原因在於它們可以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而非本國市場的規模。通過貿易,小國更快地成功。新加坡和瑞士都是如此。
小不再是不安全的同義詞。
在歐洲,很多小國通過加入北約組織(Nato),提高了自己的安全保障。有時,人們批評這些小國"蹭車"。比利時和盧森堡可以既小又安全,並為此得意,全靠處於強大而慷慨的山姆大叔提供的保護傘之下。
對於小國而言,加入一個集體安全組織並非必須之選。愛爾蘭和瑞士都不是北約成員,而它們似乎也沒有面臨即將被侵略的危險。
事實是,大國已與從前的帝國不同,在本質上沒有那麼強的擴張主義傾向。如今,正像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遭遇一樣,侵佔小國會令人頭痛。
隨著小國的劣勢逐漸消失,剩下的就只有優勢了。
更重要的是,小國一般都具有更強的同質性,讓他們更少地受到內亂和獨裁的危害。這還意味著更高的社會信任度,北歐小國之所以在醫療和教育上投入更大,從而在人類發展指數上排名相當高,這可能是原因所在。
小國政府還能更容易地制定和實施政策(美國也許應該通過聯邦制度複製這一優勢)。在小而同質的國家,應該會更少地為收買不滿的少數民族,在一些籠絡民心的項目上浪費錢財。
宣布獨立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行銷伎倆。當初,波羅的海國家是蘇聯的一部分,誰會想到它們呢?可現在,像愛沙尼亞這樣一個國家有了鮮明的國際身份,對吸引遊客和投資非常有益。
考慮到這一切,新國家變得越來越多,一點也不令人奇怪。在1945年,聯合國只有45個成員國。到了1968年,在非殖民化之後,聯合國有了126個成員。現在,聯合國所代表的國家數量為192個。當小國數量達到200時,讓我們為小國時代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