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與大腦內前喙扣帶皮質(rostral 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racc)有關的兩個實驗揭示了,透過轉換人的意念可以影響一個人的態度,進而改變際遇。
樂觀與否和中腦前喙扣帶皮質有關聯
十月底《自然》期刊發表一項研究成果,研究員要求15位參與者針對不同主題假想80個未來會發生的事件,結果發現人們較不願設想令人不悅的場景,而是傾向於構想美好的事物,並且認為好事將近。比如回覆有關"剪髮"的主題,人們會想像自己剪得一頭亮麗出色的頭髮,而非只是普通的修剪。這和心理學上所謂"樂觀主義傾向"(optimism bias)有些不謀而合。
實驗中注意到一個人對於未來抱持樂觀與否和中腦內稱為前喙扣帶皮質的小區塊有相關聯。當腦袋浮現令人歡欣鼓舞的畫面時,腦內的前喙扣帶皮質和掌管情緒的中樞-杏仁核(amygdala)顯得較為活躍。抱持的態度越是樂觀光明,在磁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儀器掃瞄下,該區塊顯得越發明亮。而身陷憂鬱症之苦的人在這個位置則是呈現機能失調。
用意念成功地控制前喙扣帶皮質的疼痛感
去年年底《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網站刊載控制疼痛的另類療法之研究報告,實驗人員利用意念控制前喙扣帶皮質的疼痛感大幅消除長期不可救藥的痛苦。
一些長期飽受病痛折磨而無法從各種正統或另類療法獲得紓解的病患,接受史丹佛大學研究人員用意念控制減輕疼痛的實驗。首先讓患者看到自己腦部與疼痛有關的區域前喙扣帶皮質的活動影像,然後運用"轉變"對痛苦的定義,不要認為痛苦是可怕的經驗,而將之視為相對來說是令人愉快的事情,實驗結果顯示,病患藉由學習以新的角度看待腦部的疼痛感進而能控制痛苦,有些患者痛苦程度甚至減少了五成以上。
山不轉路轉 路不轉人轉
上述樂觀的實驗顯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現象:當有選擇的機會時,人們往往習慣於趨吉避凶,腦中傾向於勾勒出美好的畫面。然而面對人生逆境或不公時,卻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反應:有人悲觀消沉,有人樂觀應戰。
姑且不論樂觀與悲觀的態度究竟是先天的特質或是後天環境養成的習性,運用意念"轉變"對痛苦的看法進而控制疼痛的實驗讓人聯想到,事實上意念影響著人生的態度。
下面幾則小故事更加詮釋人生的不公或逆境依然故我,然而意念確影響著人生的態度。
兩個行走於沙漠的旅人因隨身攜帶的飲水告罄,四處尋找水源以解難耐的口渴。好不容易找到一杯水由倆人分享。其中一人抱怨道,真是倒楣!已經口渴的要命卻只能喝到半杯水。另一個人則是語帶感激地說,幸好!我還能分到半杯水解渴。
在鄉下地區有一位赤貧的學生眼見同學們都穿著鞋,自己卻只能赤腳上學,不斷地怨嘆自己的出身。直到一次經歷才讓他幡然醒悟:我一直抱怨自己沒有鞋穿,一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人沒有腳走路。
兩位新到任的銷售員經上司指派到落後國家開發市場推銷鞋子。他倆來到人民不太愛穿鞋的國度,其中一人怨聲載道,怎麼派我到這樣的國家,這裡的人都不穿鞋,鞋子怎麼可能賣得出去?而另外一位銷售員的反應則是,太好了!這個國家的人都不曾穿過鞋,他們都是我的潛在客戶,每個人都有機會買鞋穿。
這些實驗和小故事透露著人一絲一毫的起心動念對於自身境遇都起著關鍵性的影響。面對人生不公,人們往往感嘆無法選擇,卻忽略了自己正站在十字路口,是自己放棄了選擇而並非沒有選擇的機會。
西元前羅馬歷史學者和政治家沙拉斯特(sallust)說:"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建築師。"就在提醒著我們遭逢人生不公時,不要為表面上看似逆境的假相所迷,懂得轉換自己的意念心境以正念對待不公,就能挖掘出其中蘊藏的美麗人生密碼。換言之,決定樂觀與悲觀的態度其實是"操之在我"。
来源:加西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