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政權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

發表:2007-07-30 21:2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今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選舉慘敗後首次面對媒體,在自民黨本部召開記者會,對於慘敗結果向國民謝罪。同時再次表明面對逆境也將繼續留任,這也是真正的承擔責任。


安倍政權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

今日日本各大早報頭條的顯著位置,均以安倍政權參議院選舉「歷史性慘敗」以及圍繞著追究責任、安倍應否繼續留任為主題的報導,可謂安倍晉三的政局相當嚴峻。不過按照日本慣例,首相本人有權力選擇是否下臺。

記者會上,安倍面對記者的追問,強調正視選舉結果,自己與自民黨接受教訓,認真反省國民的聲音,更加貼近民意,表示希望國民給與時間,進行內閣改造,人事任命,認真跟進與國民緊緊相關的養老金問題。

目 前除了聯合執政黨的自民黨及公明黨之外,幾乎所有在野黨均表示,首相安倍晉三應該承擔責任辭去首相一職。而其中一些支持安倍政權的評論家則認為,導致今次 結果主要成因的養老金問題,但這些都是前幾任政府遺留下來的問題,而安倍的問題主要是任命內閣成員問題,以及應該更加傾聽國民聲音。

《產 經新聞》屬下的Sankei Express對於安倍面對逆境指出,正因為是首相,才不能逃避、應正視問題所在。分析指出,作為戰後出生的宰相安倍晉三,重組歷次首相不願碰觸的憲法改 革等辣手問題,存在著構造健全的保守政治的歷史性的意義。在今後勢必還將會面對在野黨對於其留任做出反擊,但日本目前存在北韓的綁架日本人問題以及核問題 等重大議題,同時貧富懸殊、養老金記錄漏洞、稅務、財政改革等內政課題也是問題重重。分析最後引用莊子的「明鏡止水」來形容安倍眼下面對混亂的政局,心如 止水,大智若愚勇敢面對的心境。

有日本媒體指,自民黨最忌「九」字,原來在歷次的參議院選舉中,自民黨得票率超低的兩次分別為1989年宇野首相的36票,以及九年後的1998年橋本龍太郎的44票。而今年也正好是九年後的2007年得票的37票。

《讀賣新聞》指出,自民黨的慘敗是多種原因的複合導致,並列舉出養老金問題,以及前後多名內閣成員的政治金錢問題,最後在六月底離選舉剩下不到一個月內, 防衛大臣的對於原爆的失言。文章也指出,總裁選舉(首相選舉)的論功行賞人事方面,涉及到內閣成員的任命權,同時指出涉及到論功行賞人事的政權,歷次都 有。

另外,一向被視為親共媒體的《朝日新聞》的評論,則說安倍應該引咎辭職。

由於早年的有兩位首相因超低的得票數而辭 職,外界預料安倍承受很大的挫敗中,面對自民黨內部要求追究責任的呼聲將增強。不過安倍晉三昨日已經表明繼續執政的意向,同時表示,真誠的面對敗北結果, 深刻反省並將重新改造內閣重組。但自民、公明兩執政黨喪失在參院的過半數優勢,政權運營必將陷入困境。

另一面,面對已經躍居最大在野黨的 民主黨等各黨派均要求安倍下臺,有支持安倍的評論家表示,下臺對於安倍來講更加容易省心,而面對逆境留任才是對國民及國策負責,而且並無適當人選可以替換 安倍晉三。多位評論家雖然對安倍的留任表示質疑,同時有聲音指責民主黨,即時安倍下臺民主黨成員也一樣奪取不了首相一職。

民主黨元老的渡 邊恆三對於民主黨贏得高票,坦誠並非其付出努力,而是國民對執政黨表示不信任之餘轉投民主黨而已,故民主黨應該更加精心經營。而更多的評論也指出,造成此 次的選舉結果,民主黨應該承擔責任。評論指出,作為第一大在野黨的民主黨,應該更加著眼於國民的利益為第一位,互相協助為國家有益的超黨派政府,非任何法 案都與執政黨對立,陷入「逢自民黨必反」的純粹政治紛爭中去。

10個月前以高票、高人氣當選首相的安倍晉三,以戰後最年輕的鷹派首相見稱。但上臺後不久旋即訪華,亦曾被質疑是否轉軚。之後踏入2007年後,飽受內閣官員的一連串醜聞困擾,更出現養老金記錄不全事件更成為這次選舉的一個沈重負擔。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新一期特刊已經發表
請榮譽會員登陸下載
捐助
更多會員專刊
更多專題
今日重點文章
更多重點文章
72小時熱門排行
更多熱門排行
熱門標籤
更多專欄作家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