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4-13 04:57:17作者:茹之
《春鶯囀》是唐代著名的舞蹈之一。「囀」的意思是美妙的歌聲。根據唐代《教坊記》記載,高宗「嘗晨坐,聞鶯聲,命歌工白明達寫之為《春鶯囀》,後亦為舞曲。」白明達是當時龜茲(今新疆庫車)很有名的音樂家,因此所作樂曲有龜茲風格。詩人元稹《法曲》一詩中所描寫的證實了該曲為胡曲,即少數民族的曲調。詩曰:「自從胡騎起煙塵,毛耄腥膻滿咸洛。女為胡婦學胡妝,伎進胡音務胡樂。火鳳聲瀋多咽絕,春鶯囀罷長蕭索。」《火鳳》是北魏流傳下來的舞曲,而《春鶯囀》是唐代創作。
關於《春鶯囀》舞蹈的形態,目前尚沒有找到詳細的記載。唐人張佑有《春鶯囀》一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描寫了宮中表演該歌舞的情態。
《教坊記》稱,《春鶯囀》的曲調和舞譜在當時的日本尚有流傳,一名《梅花春鶯囀》,一名《天長寶壽樂》。日本人認為該曲是唐太宗時創作,舞蹈開始時由女子舞,然後變成男舞,戴鳥冠而舞。
《春鶯囀》也曾傳入朝鮮。根據朝鮮李朝(李太王李熙)儀軌廳刻制的《進饌儀軌》載:「春鶯囀……設單席,舞妓一個,立於席上,進退旋轉,不離席上而舞。」
關於《春鶯囀》舞蹈的形態,目前尚沒有找到詳細的記載。唐人張佑有《春鶯囀》一詩,「內人已唱春鶯囀,花下傞傞軟舞來」,描寫了宮中表演該歌舞的情態。
《教坊記》稱,《春鶯囀》的曲調和舞譜在當時的日本尚有流傳,一名《梅花春鶯囀》,一名《天長寶壽樂》。日本人認為該曲是唐太宗時創作,舞蹈開始時由女子舞,然後變成男舞,戴鳥冠而舞。
《春鶯囀》也曾傳入朝鮮。根據朝鮮李朝(李太王李熙)儀軌廳刻制的《進饌儀軌》載:「春鶯囀……設單席,舞妓一個,立於席上,進退旋轉,不離席上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