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7-02-14 04:14:03作者:秋瑟潺湲
中國人有幾句老話,一分錢一分貨,便宜無好貨,錢是掙出來的,不是省出來的。但是有人偏偏就喜歡從小處省錢,還省出些門道,於是將其心得廣而告之,成了社會名人,從省錢,變成了賺錢,又偏偏映證了「錢是賺出來的」這句老話。
中國人的智慧從來就是中庸之道,在強調價低則質次的同時,從來就把量入為出放在首位,所以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就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這種消費心理放之四海皆准,在商品銷售機制更完整的美國,消費者確實享有比中國更多的權利和機會。
比如Coupon這個東東。很早以前看過中央四臺的一個英文節目,追溯了中國建國後因物資緊張實行的計畫票(糧票、布票等等不計其數)的歷史,片中的英文解說一直把這個東西叫做「Coupon」,這樣的翻譯與現實意義大相逕庭,難免美化了那個消費者既沒有錢市場又沒有商品的時代。
Coupon在其家鄉美國確實是個實在的東西,這裡沒有用過coupon的人還是很罕見的,但這coupon裡又有多少訣竅和學問呢,樂此不疲的Stephanie Nelson從coupon中找到了新的機會。當時的Stephanie從銷售工作中退了下來在家做主婦,主婦的一大天職就是購買油鹽醬醋茶,美國人一般都會訂一份local newspaper,接近週末的時候,這報紙就越來越厚了,因為裡面的廣告及coupon也越來越多,大採購的時機來了。報紙裡的coupon多是購買grocery及日用品的,Stephanie Nelson就是從中嘗到了樂趣所以廣泛收集各種coupon時,她覺得應該將這種信息傳播出去,於是有了2001年的網站www.couponmom.com。當然對於指導消費者買deal的website,Stephanie的不是第一家,眾所周知的Fatwallet早在1999就成立了。然而正因為Nelson將自己的網站和宣傳點聚焦在coupon上,幸運地避免了Fatwallet所遭遇的來自商家的譴責和訴訟。就這樣,漸漸地,Stephanie Nelson從家裡又走入了社會,頻頻在電視亮相,指導大家如何明智地充分地使用coupon,在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有了固定欄目The Savings Mom™, 並且給大大小小的面向家庭、婦女的雜誌撰稿寫些coupon小帖士,樹立起了全美勤儉持家的典範,後來又參加組織社會公益活動,號召人們給local shelter捐贈食物,頭上的光環就愈發閃亮了。
現在我手裡有coupon媽咪的一篇小文,教大家如何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能省錢。
首先報紙裡的coupon是逃不掉的,當然你得有這種耐心一頁一頁地翻看這些廣告,找出自己喜歡的餐廳,據說Oliver Garden, Red Lobster,Quiznos等等時常會提供一些coupon,不過當你等到週末才想出去揮霍一下時,這些coupon又不中用了。只可惜我們半年才可能去吃一次美國店,而上述三家無論從口味上還是價格上都不大對我個人的路。其二是自己去Google Coupon,依據她的經驗,我們應該到maps.google.com打出自己的zip code和感興趣的餐館名稱,在所得項目下找「Coupons」一詞,我輸入了上述的三家餐廳名稱,居然一張coupon顯示也沒有,看來真是與這些餐館無緣了。然後還可以到www.restaurant.com去找Discount Certificates, 比如用10刀在線買25刀的購物券,優惠是夠大了,不過可選擇面還是非常小,都是那些不熟悉的小店,而且限制的條款也頗多。Coupon媽咪還說了,如果先在網上預定的話,是可以省不少錢的,就像我們的旅館住宿,提前預訂是個好途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買本coupon冊子,Entertainment Book,每年一期,按local 編輯,所以居住在大城市的人,還是可以考慮的,但前提是你本來在外面的消費就多,對於我們這種鮮有在外吃飯,連理髮都自己解決的窮學生,花17元買這本書不是浪費了這十多元,就是會花掉更多的錢。
至於在餐廳內又怎麼省錢呢?估計是要節欲縮食吧,差不多是這樣,coupon媽說,有的時段appetizer很便宜,那就不用點entrée 也可以吃飽。如果你飯量本來就小,一點前菜就塞滿還是值得考慮的;對於那些想出去大快朵頤的人,拿個appetizer就打發了,未免太過分了。那麼想吃多點怎麼辦?去買那種「Buy one, get one for half」這類的speical,然後一定不要點飲料,酒就更不用提了。去年的情人節,我們在外就餐,為了點綴一下情緒,特地要了兩份不同的Margarita,價格就不談了,關鍵是我沒有把握好飲酒的「進度」 ,匆匆下肚後,頭暈目眩幾近窒息,非常後悔花錢買罪受。Coupon媽就是號召大家到店裡都不用買酒水了,plain water就好,refill也不加錢,也不會像我那也喝昏了頭。美國人在家大多還是買飲用水喝,如果是在餐廳裡喝水,就不要指望這水一定是濾過的水了,很大的可能就是水龍頭裡不經處理的自來水。去餐廳就餐應該算是件愉快的事吧,可是這東升西省的想法總是會干擾人選擇餐館及點菜的抉擇,其愉悅度也大打折扣了。
可能是周圍的熟人朋友以學生為主,也見識了不少coupon大俠,可以為某個店一兩個coupon開車兜來轉去;興致沖衝去逛mall,就為的是兌現一張可能不work的coupon;為了總價值幾刀的東西,不厭其煩地填寫寄送rebate;一看到某種商品便宜,就狠狠地買一大堆。當然還有更牛的人囉,昨天在Wal-Mart買東西,就看到一個亞裔老太太在我們面前check out, 買的東西也是夠簡單,一袋蘋果,只見老太太掏二話不說出一份報紙,不對,是另外一家店的促銷廣告,用手指給Cashier看,那家的蘋果因為促銷要便宜點,so what? 所以店員就按另一家店的價格賣給了她,至於有沒有更多的比如10% off,就不得而知了。看來大家一天到晚討論的Staples、Bestbuy等等電器的PM,還可以用在買蘋果上。
可不知為何,Coupon對我們總是沒有很大的誘惑力,有的時候遇到好的Coupon我也把它貼在冰箱上,可更普遍的情況時當時並不缺這樣東西,覺得犯不著為這一兩刀過早添置不用的東西;偶爾覺得可以用了,coupon卻又過期了。至於coupon媽用coupon創造的100多刀省80刀的神來一筆,依我看不過是個騙人的噱頭。我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她coupon購物,即便是從數目上沒有欺詐的嫌疑,真的不明白,她買那一堆東西都是她要用的嗎?Grocery這種東西價格有的本來就低,如果再有點coupon,不過幾十cent,買五份也才一兩美元,她checkout時那一車倒是很能咋呼人的,可是騙不了我。唯coupon論者,在自詡為聰明理智的同時,不自覺地陷入商家的圈套,否則商家為什麼要有coupon這個銷售機制呢?你以為他服務大眾啊?
所以購物需要的是COOL HEAD,不是盲目使用COUPON,也不是只買最便宜的,而是在自己購買力前提下選購真正中意的和需要的商品。有的時候,Coupon這類的東西可用則用。比如以前在所有的grocer全部依賴HEB(德州一連鎖超市),他們提供的rewards points 就是不用白不用,只需要註冊一下地址,當我搬走後,HEB寄來了我最後一筆花銷換來的Points,恰逢以前的朋友路過我現在所在的城市,終於派上了用場。又比如我們愛去這裡的一家泡沫紅茶店,他們提供trading stamps,買到第七杯奶茶冰沙,也即是當蓋滿第七個章後就可以免費購買一杯飲料,可我也沒有覺得這免費的第八杯有什麼特殊的甜頭。
中國人的智慧從來就是中庸之道,在強調價低則質次的同時,從來就把量入為出放在首位,所以尋找物美價廉的商品就成為眾所關注的焦點,這種消費心理放之四海皆准,在商品銷售機制更完整的美國,消費者確實享有比中國更多的權利和機會。
比如Coupon這個東東。很早以前看過中央四臺的一個英文節目,追溯了中國建國後因物資緊張實行的計畫票(糧票、布票等等不計其數)的歷史,片中的英文解說一直把這個東西叫做「Coupon」,這樣的翻譯與現實意義大相逕庭,難免美化了那個消費者既沒有錢市場又沒有商品的時代。
Coupon在其家鄉美國確實是個實在的東西,這裡沒有用過coupon的人還是很罕見的,但這coupon裡又有多少訣竅和學問呢,樂此不疲的Stephanie Nelson從coupon中找到了新的機會。當時的Stephanie從銷售工作中退了下來在家做主婦,主婦的一大天職就是購買油鹽醬醋茶,美國人一般都會訂一份local newspaper,接近週末的時候,這報紙就越來越厚了,因為裡面的廣告及coupon也越來越多,大採購的時機來了。報紙裡的coupon多是購買grocery及日用品的,Stephanie Nelson就是從中嘗到了樂趣所以廣泛收集各種coupon時,她覺得應該將這種信息傳播出去,於是有了2001年的網站www.couponmom.com。當然對於指導消費者買deal的website,Stephanie的不是第一家,眾所周知的Fatwallet早在1999就成立了。然而正因為Nelson將自己的網站和宣傳點聚焦在coupon上,幸運地避免了Fatwallet所遭遇的來自商家的譴責和訴訟。就這樣,漸漸地,Stephanie Nelson從家裡又走入了社會,頻頻在電視亮相,指導大家如何明智地充分地使用coupon,在ABC Good Morning America 有了固定欄目The Savings Mom™, 並且給大大小小的面向家庭、婦女的雜誌撰稿寫些coupon小帖士,樹立起了全美勤儉持家的典範,後來又參加組織社會公益活動,號召人們給local shelter捐贈食物,頭上的光環就愈發閃亮了。
現在我手裡有coupon媽咪的一篇小文,教大家如何在外面吃飯的時候也能省錢。
首先報紙裡的coupon是逃不掉的,當然你得有這種耐心一頁一頁地翻看這些廣告,找出自己喜歡的餐廳,據說Oliver Garden, Red Lobster,Quiznos等等時常會提供一些coupon,不過當你等到週末才想出去揮霍一下時,這些coupon又不中用了。只可惜我們半年才可能去吃一次美國店,而上述三家無論從口味上還是價格上都不大對我個人的路。其二是自己去Google Coupon,依據她的經驗,我們應該到maps.google.com打出自己的zip code和感興趣的餐館名稱,在所得項目下找「Coupons」一詞,我輸入了上述的三家餐廳名稱,居然一張coupon顯示也沒有,看來真是與這些餐館無緣了。然後還可以到www.restaurant.com去找Discount Certificates, 比如用10刀在線買25刀的購物券,優惠是夠大了,不過可選擇面還是非常小,都是那些不熟悉的小店,而且限制的條款也頗多。Coupon媽咪還說了,如果先在網上預定的話,是可以省不少錢的,就像我們的旅館住宿,提前預訂是個好途徑;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買本coupon冊子,Entertainment Book,每年一期,按local 編輯,所以居住在大城市的人,還是可以考慮的,但前提是你本來在外面的消費就多,對於我們這種鮮有在外吃飯,連理髮都自己解決的窮學生,花17元買這本書不是浪費了這十多元,就是會花掉更多的錢。
至於在餐廳內又怎麼省錢呢?估計是要節欲縮食吧,差不多是這樣,coupon媽說,有的時段appetizer很便宜,那就不用點entrée 也可以吃飽。如果你飯量本來就小,一點前菜就塞滿還是值得考慮的;對於那些想出去大快朵頤的人,拿個appetizer就打發了,未免太過分了。那麼想吃多點怎麼辦?去買那種「Buy one, get one for half」這類的speical,然後一定不要點飲料,酒就更不用提了。去年的情人節,我們在外就餐,為了點綴一下情緒,特地要了兩份不同的Margarita,價格就不談了,關鍵是我沒有把握好飲酒的「進度」 ,匆匆下肚後,頭暈目眩幾近窒息,非常後悔花錢買罪受。Coupon媽就是號召大家到店裡都不用買酒水了,plain water就好,refill也不加錢,也不會像我那也喝昏了頭。美國人在家大多還是買飲用水喝,如果是在餐廳裡喝水,就不要指望這水一定是濾過的水了,很大的可能就是水龍頭裡不經處理的自來水。去餐廳就餐應該算是件愉快的事吧,可是這東升西省的想法總是會干擾人選擇餐館及點菜的抉擇,其愉悅度也大打折扣了。
可能是周圍的熟人朋友以學生為主,也見識了不少coupon大俠,可以為某個店一兩個coupon開車兜來轉去;興致沖衝去逛mall,就為的是兌現一張可能不work的coupon;為了總價值幾刀的東西,不厭其煩地填寫寄送rebate;一看到某種商品便宜,就狠狠地買一大堆。當然還有更牛的人囉,昨天在Wal-Mart買東西,就看到一個亞裔老太太在我們面前check out, 買的東西也是夠簡單,一袋蘋果,只見老太太掏二話不說出一份報紙,不對,是另外一家店的促銷廣告,用手指給Cashier看,那家的蘋果因為促銷要便宜點,so what? 所以店員就按另一家店的價格賣給了她,至於有沒有更多的比如10% off,就不得而知了。看來大家一天到晚討論的Staples、Bestbuy等等電器的PM,還可以用在買蘋果上。
可不知為何,Coupon對我們總是沒有很大的誘惑力,有的時候遇到好的Coupon我也把它貼在冰箱上,可更普遍的情況時當時並不缺這樣東西,覺得犯不著為這一兩刀過早添置不用的東西;偶爾覺得可以用了,coupon卻又過期了。至於coupon媽用coupon創造的100多刀省80刀的神來一筆,依我看不過是個騙人的噱頭。我在電視上看過一次她coupon購物,即便是從數目上沒有欺詐的嫌疑,真的不明白,她買那一堆東西都是她要用的嗎?Grocery這種東西價格有的本來就低,如果再有點coupon,不過幾十cent,買五份也才一兩美元,她checkout時那一車倒是很能咋呼人的,可是騙不了我。唯coupon論者,在自詡為聰明理智的同時,不自覺地陷入商家的圈套,否則商家為什麼要有coupon這個銷售機制呢?你以為他服務大眾啊?
所以購物需要的是COOL HEAD,不是盲目使用COUPON,也不是只買最便宜的,而是在自己購買力前提下選購真正中意的和需要的商品。有的時候,Coupon這類的東西可用則用。比如以前在所有的grocer全部依賴HEB(德州一連鎖超市),他們提供的rewards points 就是不用白不用,只需要註冊一下地址,當我搬走後,HEB寄來了我最後一筆花銷換來的Points,恰逢以前的朋友路過我現在所在的城市,終於派上了用場。又比如我們愛去這裡的一家泡沫紅茶店,他們提供trading stamps,買到第七杯奶茶冰沙,也即是當蓋滿第七個章後就可以免費購買一杯飲料,可我也沒有覺得這免費的第八杯有什麼特殊的甜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