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也能繡花??這 ……沒有搞錯吧!?對於熟悉三國故事的人來說,這確實難以想像。《三國演義》裡的張飛「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的外表,加上在長阪橋「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讓曹操「冠簪盡落,披髮奔逃」的神勇表現,給人最直接的印象就是猛壯神勇。而「猛張飛」怎會和刺繡這種要巧、要細的女孩子家玩意搭上邊呢?
當年蜀軍準備攻打巴郡,孔明引兵一萬五千,與張飛同行。一向神態自若的孔明,此時卻露出些許憂容。原來是西川地區豪傑眾多,戰將如雲,孔明怕張飛自恃猛勇而輕敵,壞了大事。然而,巴郡太守嚴顏雖然年事已高,但弓法、刀法都相當高超,眼下也只有張飛能夠應付,只好讓他領軍。
這該如何是好?孔明左思右想,終於有了好法子。這天,孔明拿了一根繡花針及花線,交到張飛手中說:「張將軍,攻打巴郡是場硬戰,先放鬆一下,繡個花吧!」張飛心中納悶,但一來不好拒絕軍師,二來也很想知道孔明這次葫蘆裡又藏什麼玄機,就依言而行了!
在軍隊前往巴郡途中,孔明每見張飛責罵士兵,心浮氣躁時,就到張飛處要他繡花。這「猛張飛」拿慣了長矛,論刀論槍當然在行,但對這方寸小針就沒辦法了。張飛皺著眉頭,雖然心中極度不願,但礙著面子放不下,也只得再繼續一針一針的繡下去。就這樣,張飛花還沒繡好,就在得宜的策略運用下,打敗了嚴顏,完成軍師的任務。
事後張飛向孔明提起繡花這件事,孔明便說:「張將軍刀槍身段了得,針法也過人,智取嚴顏,進佔巴郡,真是粗中有細,文武雙全呀!」幾句話只把張飛聽的一頭霧水,摸不著邊。原來孔明只是藉著繡花讓張飛能靜下心來,心能靜,思考才能周慮細密,自然就能想出好方法應戰。繡花只是手段,讓他心細才是目地。「張飛繡花,粗中有細」這句民間歇後語就是這樣流傳出來的。
話說回來,人們熟悉的張飛形象,主要還是來自於藝術家的描述以及民間的口耳相傳,尤其是戲曲裡那位「黑臉」張飛,完全是藝術家的想像。其實,歷史記載的張飛能書善畫,而且據考證,他的書法造詣也很高超,可不只是一位猛將而已。再說,古時候的人重禮儀規矩,社會上不管各行各業都講就平心、靜氣,張飛在武藝上面能有過人的成就,想必也絕不會是沉不住氣、有勇無才的莽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