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2-26 07:10:55作者:
面對聖誕節入侵,來自北大、清華、南開等名校或科研單位的十位「博士」發出署倡議,以此「喚醒國人、抵禦西方文化擴張」。看到這則新聞,我的第一個感覺是,又有人拿國家和傳統綁架國民了。
「十位博士聯署」炒得火熱,仔細一看,「十位博士」當中也有「半成品」。 想必其中幾位尚未熟透的「博士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不過,這並非關鍵所在。
就算你是「博士熟」,糖葫蘆般串成十個,講究陣容與排場,再掛上名牌來告訴我或者我們現在身處怎樣一種險境,也未必盡能說服我。畢竟,名牌與排場都不是證據。
可憐這些「博士」,拿了「西洋文明」的種種好處,卻又以保家衛國的pose來換取掌聲。這大概是「大義滅親」的最高境界了。倡議書說,「人們相逢互祝以聖誕快樂;平安夜裡,人們聚眾狂歡,流連忘返——凡此種種,皆表明我們正在逐漸演變成一個西洋文化主導的社會。」然而,一個給大家帶來歡樂的節日,讓大家彼此祝願,究竟何罪之有?「博士生」和「博士熟」們大談「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要驅逐西洋文明的「異端」。不知十位「同端博士」眼裡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是什麼。在我看來,文化不過是人類發明的一種工具,本無所謂「主體性」,
即便有那也得首先滿足人的主體性。而人的主體性,更決定於人自我選擇的權利。工具的主體性不能超越於人類的選擇之上。所以,在博士們大談中國文化「主體性」的同時,首先要明白的是,無論過什麼節,在哪天過節,那都是公民自己的私事。從政治倫理上講,國家因契約而生,是人類文明進程中製造的一種工具,同樣難免有「虛擬社區」的意味。所謂本土情感或愛國主義,既取決於本土文化與國家有著怎樣的價值與美德,同樣取決於民眾的價值判斷與審美。本土情感並非一種「逆來順受」、「嫁雞隨雞」的情懷。
我們的一切文明,當歸屬於人類文明。本質上說,人類文明是一個「文明共同體」。然而,有些人非要將人類文明像切西瓜一樣分成幾瓣,然後將它們對立起來,就像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勾引大家舉起各自的一瓣西瓜進行肉搏。文明對立論者說別人手裡的西瓜被下了毒藥,而自己的那一份卻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所以,在他們看來,向世界推銷孔子是為世界文明作貢獻,而在中國抵制給小孩送禮物的聖誕老人卻是為保家衛國。他們絲毫不為自己抵制人類文明的成果感到害臊。這種精神分裂表現在,一方面他們盡享人類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舉著西瓜刀與光彩照人的人類文明作戰。
事實上,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無論「洋節」,還是「土節」,對於我們這些後人來說,更像是一種精神領域的公共產品。究竟以怎樣一種心態來對待節日,那完全是後人的自由。至於說聖誕節對本土節日的壓迫,更是無稽之談。畢竟,聖誕節並不具有排他性,它只是多給了民眾一次自由選擇的機會,而且,並非多數人選擇過聖誕節,其他人就不可以過聖誕以外的節日。十位「同端博士」以「傳統文化」的名義驅逐聖誕老人,不過是用自己的愚蠢觀念剝奪或詆毀他人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愚蠢的自由,若是號召別人和他們一樣愚蠢,而且愚蠢到了「愛國」與「愛傳統」的高度,倒真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了。今日中國正在轉型,在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征途中,有些人簽名是做歷史與文明的加法,有些人簽名是做歷史與文明的減法;有些人為民眾獲取更多的權利簽名,冒險犯難,促進中國的自由與繁榮,有些人則為「驅逐異端」簽名,給這個社會的發展增加幾副手銬與腳鐐。 <<<江南時報:抵制聖誕節就是文化自信?
我曾經主張「每個人爭自己的傳統,就是爭中國的自由」,一個社會的富庶,就在於我們有較多種的選擇。平安夜,不知道那些穿著西服在網上擺pose的「同端博士」是否會跑到松樹林裡搜捕聖誕老人,為中國文化做淨身運動。文化衛道士們或許永遠目光明亮,他們不用睡覺,只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終究會疲倦。若要相安無事,最好的辦法是他們繼續保留「喚醒國人」的熱情,與此同時,也請尊重我們在勞碌一天或一年後選擇如何休息或睡覺的權利。
「十位博士聯署」炒得火熱,仔細一看,「十位博士」當中也有「半成品」。 想必其中幾位尚未熟透的「博士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不過,這並非關鍵所在。
就算你是「博士熟」,糖葫蘆般串成十個,講究陣容與排場,再掛上名牌來告訴我或者我們現在身處怎樣一種險境,也未必盡能說服我。畢竟,名牌與排場都不是證據。
可憐這些「博士」,拿了「西洋文明」的種種好處,卻又以保家衛國的pose來換取掌聲。這大概是「大義滅親」的最高境界了。倡議書說,「人們相逢互祝以聖誕快樂;平安夜裡,人們聚眾狂歡,流連忘返——凡此種種,皆表明我們正在逐漸演變成一個西洋文化主導的社會。」然而,一個給大家帶來歡樂的節日,讓大家彼此祝願,究竟何罪之有?「博士生」和「博士熟」們大談「走出文化集體無意識,挺立中國文化主體性」,要驅逐西洋文明的「異端」。不知十位「同端博士」眼裡中國文化的「主體性」是什麼。在我看來,文化不過是人類發明的一種工具,本無所謂「主體性」,
即便有那也得首先滿足人的主體性。而人的主體性,更決定於人自我選擇的權利。工具的主體性不能超越於人類的選擇之上。所以,在博士們大談中國文化「主體性」的同時,首先要明白的是,無論過什麼節,在哪天過節,那都是公民自己的私事。從政治倫理上講,國家因契約而生,是人類文明進程中製造的一種工具,同樣難免有「虛擬社區」的意味。所謂本土情感或愛國主義,既取決於本土文化與國家有著怎樣的價值與美德,同樣取決於民眾的價值判斷與審美。本土情感並非一種「逆來順受」、「嫁雞隨雞」的情懷。
我們的一切文明,當歸屬於人類文明。本質上說,人類文明是一個「文明共同體」。然而,有些人非要將人類文明像切西瓜一樣分成幾瓣,然後將它們對立起來,就像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勾引大家舉起各自的一瓣西瓜進行肉搏。文明對立論者說別人手裡的西瓜被下了毒藥,而自己的那一份卻是起死回生的靈丹妙藥。所以,在他們看來,向世界推銷孔子是為世界文明作貢獻,而在中國抵制給小孩送禮物的聖誕老人卻是為保家衛國。他們絲毫不為自己抵制人類文明的成果感到害臊。這種精神分裂表現在,一方面他們盡享人類文明的成果,另一方面又要舉著西瓜刀與光彩照人的人類文明作戰。
事實上,在人類文明進程中,無論「洋節」,還是「土節」,對於我們這些後人來說,更像是一種精神領域的公共產品。究竟以怎樣一種心態來對待節日,那完全是後人的自由。至於說聖誕節對本土節日的壓迫,更是無稽之談。畢竟,聖誕節並不具有排他性,它只是多給了民眾一次自由選擇的機會,而且,並非多數人選擇過聖誕節,其他人就不可以過聖誕以外的節日。十位「同端博士」以「傳統文化」的名義驅逐聖誕老人,不過是用自己的愚蠢觀念剝奪或詆毀他人選擇自己生活的權利。
每個人都有愚蠢的自由,若是號召別人和他們一樣愚蠢,而且愚蠢到了「愛國」與「愛傳統」的高度,倒真需要引起大家注意了。今日中國正在轉型,在由封閉走向開放的征途中,有些人簽名是做歷史與文明的加法,有些人簽名是做歷史與文明的減法;有些人為民眾獲取更多的權利簽名,冒險犯難,促進中國的自由與繁榮,有些人則為「驅逐異端」簽名,給這個社會的發展增加幾副手銬與腳鐐。 <<<江南時報:抵制聖誕節就是文化自信?
我曾經主張「每個人爭自己的傳統,就是爭中國的自由」,一個社會的富庶,就在於我們有較多種的選擇。平安夜,不知道那些穿著西服在網上擺pose的「同端博士」是否會跑到松樹林裡搜捕聖誕老人,為中國文化做淨身運動。文化衛道士們或許永遠目光明亮,他們不用睡覺,只是我們這些凡夫俗子,終究會疲倦。若要相安無事,最好的辦法是他們繼續保留「喚醒國人」的熱情,與此同時,也請尊重我們在勞碌一天或一年後選擇如何休息或睡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