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11-28 14:57:07作者:
張紅梅退休後的日子過得相當舒坦。
「當時我們銀行進行改革,讓40多歲的同志都早早辦理了內退。因為退休後待遇不錯,我們這些年齡達到行裡標準的同志都高高興興辦理了退休手續。」張紅梅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她在地方某銀行工作了25年,2003年辦理退休手續的時候只有45歲。她退休前每個月有1400多元的工資,退休後的工資每月也有1200多元,張紅梅對目前的生活現狀感到非常滿意。
記者給48歲的她算了一筆帳:如果根據2000年普查得出的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1.4歲計算,今後23年她總共可以拿到近28萬元退休金。而她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正常退休年齡整整提前了10年退休,多拿了約14.4萬元的退休金。
「現在很多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都早早退休了,40多歲、50多歲的人早早退休的比比皆是。這也是造成養老金缺口的原因之一。」全國總工會研究中心副所長郭悅研究員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在全國類似張紅梅這樣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就提前退休的職工不計其數,這一因素與老齡化一起,使養老帳戶資金嚴重虧空。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文件顯示,2000年我國養老金「空賬」還僅僅為360多億元,到了2005年底,「空賬」已經達到8000億元。
此種形勢下,「延長退休年齡」被很多人認為是解決「空帳」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們現在仍在做延遲退休的研究,今年底會把報告推出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應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緩養老壓力冀望「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對緩解養老保險支付危機有積極作用。」全國總工會研究中心副所長郭悅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國家發改委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人平均壽命比1990年提高了2.85歲,但平均退休年齡卻仍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為51.2歲。由此造成的問題是,數額龐大的退休金壓力使得現有的社保體系難以承受。
為瞭解決城鎮職工養老保障問題,1997年7月16日,《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正式頒布實施。我國決定採取由現收現付制度和個人養老金賬戶這兩大支柱組成的模式。根據該模式,一部分養老保險費用於支付當前退休者的養老金,另一部分則被存入個人賬戶。
但是,這種「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措施」的「統一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於保險費收不抵支,養老金缺口日益擴大。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0年進行的《延長退休年齡可行性研究》提供的數字顯示,1998年我國有半數省市養老金支不抵收,當年養老保險基金總額開始出現虧損,虧損額高達71.3億元;1999年全國虧損省市增至25個,且大多省市動用了歷年積累。另據調查顯示,2000年我國養老金「空賬」達到360多億元,到了2005年底,「空賬」已經達到8000億元。
另一個更為嚴峻的現實是,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2005年底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抽樣顯示,中國65歲以上人口逾1億人,佔總人口數的7.7%。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5%,2050年將上升到28%以上。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德意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估算,若中國不改變退休年齡,則2050年每百名勞動者就要供養79名退休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中年人、老年人的年齡定義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也應該與時俱進,改變目前的退休年限。」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姚裕群教授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國際流行」是否中國適用
我國享受基本養老金的條件通常包括退休年齡、繳費年限(或工齡、工作年限)和身體條件等。1996年,國家標準局正式頒布了勞動能力鑑定標準;1997年,國務院26號文將繳費年限由10年改為15年。
「2050年預計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將達80歲,故從長遠的趨勢來看,逐步、適當地提高退休年齡,延長職工的就業時限,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郭悅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從世界各國情況看,退休年齡是領取退休金的重要前提之一。多數國家把退休年齡規定為60歲∼65歲(美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7歲,而歐盟國家一般是65歲),並規定僱員在達到退休年齡退休以後,方可領取退休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世界發達國家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基金明顯入不敷出:美國在1975年出現赤字15億元, 到1982年當年支出超過收入122億元;英國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1983年,社會保險由14億英鎊的盈餘變為115億英鎊的赤字;而在義大利,1985年社會保險總局的赤字就高達38億里拉;法國僅1987年-1988年,赤字額就增加了22億美元。許多國家不得不對本國社會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內容不盡相同,但有一相似點,就是普遍提出逐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
「歐洲的老齡形勢遠比我們嚴重得多,歐洲一些國家正在研究往後推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剛從歐洲訪問歸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老齡化的形勢雖然開始變得比較嚴峻,但從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看,勞動年齡人口最多,當前最嚴峻的還是就業問題。「這兩年還不是推行延遲退休的好時候。」
當養老遭遇就業
與人口老齡化現狀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就業問題也已經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字顯示,2005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與2004年底持平。再加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196萬,兩者相加,仍有1000多萬之眾。如果加上實際上「在職不在崗」的「企業職工」,真正「失業」人數還遠不止此數。再加上大學生擴招之後形成的就業壓力,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2003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成倍增長,超過212萬;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畢業生各增長到330萬與413萬,分別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
另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後幾年,中國城鎮每年需要就業的人口都將超過2400萬人,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也只有1100萬個,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300萬個以上,矛盾十分尖銳。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資源枯竭的城市,就業問題更加突出。在農村,現有勞動力4.97億人,除去已經轉移就業的兩億多人以及農村需要務農的1.8億人,尚有一億左右的富余勞動力。
而早在2000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利用「中國社會保險收支預測模型」,分三種情況提高退休年齡,對失業率的變化進行了測算。
「根據分析我們得出,過快地提高退休年齡,只會導致嚴重失業,國家、企業、個人都不能承受,不具有操作性,因此退休年齡只能逐步提高。」勞動社會保障部的一位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
「中國的就業問題將是中國在21世紀當中最大的社會問題,鑒於中國勞動力過剩和嚴峻的就業形式,在此背景下,提出延遲退休,很明顯是不合時宜的。」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我們應該在養老保險和就業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因為養老保險和就業問題,兩個都重要,優先考慮哪一個,另一方肯定會提出異議。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一個定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我國人口眾多、生產力尚不發達,短期看,低齡退休可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臨近,低齡退休制度對社會保險和經濟發展的不利方面將日益顯露,因此,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應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資料:
發達國家調整退休年齡案例
美國已經多次調整了退休年齡,其2005年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零6個月,以後每年延長兩個月,直到延長至67歲為止。同時,美國還採取種種措施鼓勵人們儘可能推遲退休。比如說,如果職工到了退休年齡還想繼續工作,他們可以在繼續工作的情況下領取退休金,也可以選擇不領取退休金繼續工作到70歲,在這種情況下,每多工作一年,退休金就會提高約7%。
德國在2003年出臺了「2010」社會福利改革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從2011年起逐步將退休年齡從65歲推遲到67歲,並提出了包括降低養老金標準、提高養老保險保費等一攬子應對老齡化衝擊的解決方案。
法國從2008年起,僱員只有付滿40年保費才能全額獲得退休養老金,到2012年這個期限將延長到41年,而在65歲前退休的人將不能領取正常的退休金。
澳洲和義大利對容納大齡員工工作的企業實行優惠政策。
新加坡為了滿足老年人「退休之後繼續工作」的要求,近來正在醞釀出臺「反年齡歧視法」。
觀點
「老有所養」 VS「壯有所用」——誰先顧誰?
主持人:《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嘉賓:
張車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郭 悅 全國總工會研究中心副所長、研究員
姚裕群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主持人: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養老保險金缺口壓力很大,有人提出延長退休年齡以緩解社保壓力。但是延長退休年齡難免增加就業壓力,這是個兩難選擇。這兩個問題哪個需要優先考慮?
張車偉:現在應該優先考慮就業的問題。老齡化的形勢現在還不是最嚴峻的。現在從人口結構講,勞動年齡人口最多,老年人口雖然增長得很快,但比例還較低。而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在當前問題尤其突出。
郭悅:我傾向於延遲退休。因為目前我國養老保險法定繳費的年限是15年,遠遠低於國際上通行的30年。現在實際上很多人在40多歲、50多歲就退休了,再加上人口壽命的延長,交15年的養老保險金支24、25年的退休金,導致養老保險金虧空很大。因此,我國的養老金體制需要調整,養老保險必須延長供款期,從15年至少要變到25年、30年,這是一個首要條件,然後才能說延期退休問題。
姚裕群:從道理上說,就業更重要。假如現有的人能夠從社會上得到工作崗位,就能創造財富,創造了財富就不是說花養老金了,而是創造了價值,給未來提供了養老金,現在又減少了養老金的開支。
主持人:推行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會有多大?
張車偉:延遲退休影響的主要是正規部門的就業,對整體就業影響不是很大,但對部分人群比如大學生就業影響比較大,對白領的影響比藍領也要大得多。
現在我們國家實際退休年齡已經很低,大部分人真實的退休年齡並沒有到他法定的退休年齡,所以,延遲退休,只是對公務員等部分人有影響,對很多勞動力市場上的人的影響很小,幾乎不起作用。
郭悅: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很難說大。理論上,年齡大的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的確騰出了崗位,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勞動力,如果是技術工人退出去就是損失,而且他退出去不一定是真正的退休呀。
姚裕群: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要分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時間看待。假如我國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了,這時候實行延遲退休的效果就好得多;假如我們人口勞動力過剩的壓力還很大,搞延遲退休就要悠著點。
主持人:根據中國當前的國情,在現階段推行延遲退休的時機是否成熟?
張車偉:這兩年我認為不是推行的好時候。歐盟國家比較重視這些問題,正在研究推行。我國什麼時候推行很難估計,這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狀況有很大關係。如果到了勞動力供給不太足,非要通過延長退休年齡來擴大勞動供給的時候,那時再考慮延遲退休。
姚裕群: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因為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政府對這個問題很慎重,不會輕易推出來。實際上,很多人已經比較早退出勞動領域了,現在再延遲,也說不過去。是否延長,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反應有極大的不同。大多數來說,體力勞動者其實願意早退,腦力勞動者願意晚退,這是很大的差異。
主持人:目前國家有關退休年限的規定是否合理?退休標準能否靈活掌握?如果要延長退休年齡,您認為多少歲比較合適?
張車偉:女的不應該和男的有這麼大的差別,這種男女的差別在過去一些分工比較明顯的時候有意義,現在男女之間做工作差不多,身體狀況不見得女的就不行,所以男女的差異今後應該消除,男女退休年齡一致,現在是60歲就比較好。
郭悅:現在世界各國延遲退休也是逐漸的,北歐現在都延長到67歲,有的國家開始往70歲延長。而且養老保險有很多建設性設計,鼓勵你延遲退休。你也可以60歲退休,但是到了60歲退休的時候要延遲的話,養老保險就有另一個交法,有好多種政策組合。
具體設定多少已經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政策設計要幾年過度,需要配套的政策組合去鼓勵。
姚裕群:延遲退休雖然是一個國際趨勢,但退休年齡也要靈活掌握,在現有規定的情況下,給人更多的選擇權。市場經濟體制下只要有一個進入勞動第一線的保護年齡(國家規定的勞動年齡是16歲)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規定上限,退休年齡靈活掌握,因為現在鐵飯碗已經被打破了,大多數人都進入了市場就業,是否決定退休應讓市場決定用人,此外也可以由他自己決定,這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
「當時我們銀行進行改革,讓40多歲的同志都早早辦理了內退。因為退休後待遇不錯,我們這些年齡達到行裡標準的同志都高高興興辦理了退休手續。」張紅梅告訴《中國經濟週刊》,她在地方某銀行工作了25年,2003年辦理退休手續的時候只有45歲。她退休前每個月有1400多元的工資,退休後的工資每月也有1200多元,張紅梅對目前的生活現狀感到非常滿意。
記者給48歲的她算了一筆帳:如果根據2000年普查得出的我國人口平均預期壽命71.4歲計算,今後23年她總共可以拿到近28萬元退休金。而她比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規定的正常退休年齡整整提前了10年退休,多拿了約14.4萬元的退休金。
「現在很多沒有達到退休年齡的職工都早早退休了,40多歲、50多歲的人早早退休的比比皆是。這也是造成養老金缺口的原因之一。」全國總工會研究中心副所長郭悅研究員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在全國類似張紅梅這樣的沒有達到退休年齡就提前退休的職工不計其數,這一因素與老齡化一起,使養老帳戶資金嚴重虧空。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文件顯示,2000年我國養老金「空賬」還僅僅為360多億元,到了2005年底,「空賬」已經達到8000億元。
此種形勢下,「延長退休年齡」被很多人認為是解決「空帳」問題的重要手段。
「我們現在仍在做延遲退休的研究,今年底會把報告推出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應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緩養老壓力冀望「延遲退休」
「延遲退休對緩解養老保險支付危機有積極作用。」全國總工會研究中心副所長郭悅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國家發改委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2000年中國人平均壽命比1990年提高了2.85歲,但平均退休年齡卻仍停留在上個世紀80年代以前,為51.2歲。由此造成的問題是,數額龐大的退休金壓力使得現有的社保體系難以承受。
為瞭解決城鎮職工養老保障問題,1997年7月16日,《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正式頒布實施。我國決定採取由現收現付制度和個人養老金賬戶這兩大支柱組成的模式。根據該模式,一部分養老保險費用於支付當前退休者的養老金,另一部分則被存入個人賬戶。
但是,這種「老人老辦法、新人新措施」的「統一企業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實際運行過程中,由於保險費收不抵支,養老金缺口日益擴大。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00年進行的《延長退休年齡可行性研究》提供的數字顯示,1998年我國有半數省市養老金支不抵收,當年養老保險基金總額開始出現虧損,虧損額高達71.3億元;1999年全國虧損省市增至25個,且大多省市動用了歷年積累。另據調查顯示,2000年我國養老金「空賬」達到360多億元,到了2005年底,「空賬」已經達到8000億元。
另一個更為嚴峻的現實是,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據2005年底全國百分之一人口抽樣顯示,中國65歲以上人口逾1億人,佔總人口數的7.7%。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的10.5%,2050年將上升到28%以上。根據聯合國的統計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總人口數的10%或者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人口總數的7%以上,那麼這個國家就已經屬於人口老齡化國家。德意志銀行的一份研究報告估算,若中國不改變退休年齡,則2050年每百名勞動者就要供養79名退休者。
「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中年人、老年人的年齡定義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也應該與時俱進,改變目前的退休年限。」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姚裕群教授向《中國經濟週刊》表示。
「國際流行」是否中國適用
我國享受基本養老金的條件通常包括退休年齡、繳費年限(或工齡、工作年限)和身體條件等。1996年,國家標準局正式頒布了勞動能力鑑定標準;1997年,國務院26號文將繳費年限由10年改為15年。
「2050年預計我國人口預期壽命將達80歲,故從長遠的趨勢來看,逐步、適當地提高退休年齡,延長職工的就業時限,是符合自然規律的。」郭悅研究員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從世界各國情況看,退休年齡是領取退休金的重要前提之一。多數國家把退休年齡規定為60歲∼65歲(美國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7歲,而歐盟國家一般是65歲),並規定僱員在達到退休年齡退休以後,方可領取退休金。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世界發達國家老齡化日趨嚴重,養老基金明顯入不敷出:美國在1975年出現赤字15億元, 到1982年當年支出超過收入122億元;英國從上世紀60年代後期到1983年,社會保險由14億英鎊的盈餘變為115億英鎊的赤字;而在義大利,1985年社會保險總局的赤字就高達38億里拉;法國僅1987年-1988年,赤字額就增加了22億美元。許多國家不得不對本國社會保險制度進行改革,內容不盡相同,但有一相似點,就是普遍提出逐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政策。
「歐洲的老齡形勢遠比我們嚴重得多,歐洲一些國家正在研究往後推遲退休年齡的問題。」剛從歐洲訪問歸來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接受《中國經濟週刊》採訪時表示,老齡化的形勢雖然開始變得比較嚴峻,但從現在中國的人口結構看,勞動年齡人口最多,當前最嚴峻的還是就業問題。「這兩年還不是推行延遲退休的好時候。」
當養老遭遇就業
與人口老齡化現狀相對應的是,中國的就業問題也已經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字顯示,2005年,城鎮登記失業人員839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4.2%,與2004年底持平。再加上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196萬,兩者相加,仍有1000多萬之眾。如果加上實際上「在職不在崗」的「企業職工」,真正「失業」人數還遠不止此數。再加上大學生擴招之後形成的就業壓力,使就業形勢更加嚴峻。2001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只有114萬;2003年,第一批擴招本科生進入就業市場後畢業生成倍增長,超過212萬;2005年和2006年的高校畢業生各增長到330萬與413萬,分別是2001年的近3倍、近4倍。
另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後幾年,中國城鎮每年需要就業的人口都將超過2400萬人,而新增的就業崗位加上自然減員也只有1100萬個,供大於求的缺口在1300萬個以上,矛盾十分尖銳。特別是在中西部地區、資源枯竭的城市,就業問題更加突出。在農村,現有勞動力4.97億人,除去已經轉移就業的兩億多人以及農村需要務農的1.8億人,尚有一億左右的富余勞動力。
而早在2000年,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就利用「中國社會保險收支預測模型」,分三種情況提高退休年齡,對失業率的變化進行了測算。
「根據分析我們得出,過快地提高退休年齡,只會導致嚴重失業,國家、企業、個人都不能承受,不具有操作性,因此退休年齡只能逐步提高。」勞動社會保障部的一位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分析。
「中國的就業問題將是中國在21世紀當中最大的社會問題,鑒於中國勞動力過剩和嚴峻的就業形式,在此背景下,提出延遲退休,很明顯是不合時宜的。」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告訴《中國經濟週刊》。
「我們應該在養老保險和就業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因為養老保險和就業問題,兩個都重要,優先考慮哪一個,另一方肯定會提出異議。這個問題到現在為止也沒有一個定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相關人士向《中國經濟週刊》透露,「我國人口眾多、生產力尚不發達,短期看,低齡退休可解決年輕人就業問題,但隨著我國老齡化的臨近,低齡退休制度對社會保險和經濟發展的不利方面將日益顯露,因此,延長退休年齡的問題應盡早提上議事日程。」
資料:
發達國家調整退休年齡案例
美國已經多次調整了退休年齡,其2005年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5歲零6個月,以後每年延長兩個月,直到延長至67歲為止。同時,美國還採取種種措施鼓勵人們儘可能推遲退休。比如說,如果職工到了退休年齡還想繼續工作,他們可以在繼續工作的情況下領取退休金,也可以選擇不領取退休金繼續工作到70歲,在這種情況下,每多工作一年,退休金就會提高約7%。
德國在2003年出臺了「2010」社會福利改革方案。按照這個方案,從2011年起逐步將退休年齡從65歲推遲到67歲,並提出了包括降低養老金標準、提高養老保險保費等一攬子應對老齡化衝擊的解決方案。
法國從2008年起,僱員只有付滿40年保費才能全額獲得退休養老金,到2012年這個期限將延長到41年,而在65歲前退休的人將不能領取正常的退休金。
澳洲和義大利對容納大齡員工工作的企業實行優惠政策。
新加坡為了滿足老年人「退休之後繼續工作」的要求,近來正在醞釀出臺「反年齡歧視法」。
觀點
「老有所養」 VS「壯有所用」——誰先顧誰?
主持人:《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王紅茹
嘉賓:
張車偉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郭 悅 全國總工會研究中心副所長、研究員
姚裕群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
主持人:目前中國已經進入老齡社會,養老保險金缺口壓力很大,有人提出延長退休年齡以緩解社保壓力。但是延長退休年齡難免增加就業壓力,這是個兩難選擇。這兩個問題哪個需要優先考慮?
張車偉:現在應該優先考慮就業的問題。老齡化的形勢現在還不是最嚴峻的。現在從人口結構講,勞動年齡人口最多,老年人口雖然增長得很快,但比例還較低。而就業尤其是大學生就業在當前問題尤其突出。
郭悅:我傾向於延遲退休。因為目前我國養老保險法定繳費的年限是15年,遠遠低於國際上通行的30年。現在實際上很多人在40多歲、50多歲就退休了,再加上人口壽命的延長,交15年的養老保險金支24、25年的退休金,導致養老保險金虧空很大。因此,我國的養老金體制需要調整,養老保險必須延長供款期,從15年至少要變到25年、30年,這是一個首要條件,然後才能說延期退休問題。
姚裕群:從道理上說,就業更重要。假如現有的人能夠從社會上得到工作崗位,就能創造財富,創造了財富就不是說花養老金了,而是創造了價值,給未來提供了養老金,現在又減少了養老金的開支。
主持人:推行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會有多大?
張車偉:延遲退休影響的主要是正規部門的就業,對整體就業影響不是很大,但對部分人群比如大學生就業影響比較大,對白領的影響比藍領也要大得多。
現在我們國家實際退休年齡已經很低,大部分人真實的退休年齡並沒有到他法定的退休年齡,所以,延遲退休,只是對公務員等部分人有影響,對很多勞動力市場上的人的影響很小,幾乎不起作用。
郭悅: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很難說大。理論上,年齡大的勞動力退出勞動力市場的確騰出了崗位,但也要看是什麼樣的勞動力,如果是技術工人退出去就是損失,而且他退出去不一定是真正的退休呀。
姚裕群:延遲退休對就業的影響要分不同的情況、不同的時間看待。假如我國人口老齡化非常嚴重了,這時候實行延遲退休的效果就好得多;假如我們人口勞動力過剩的壓力還很大,搞延遲退休就要悠著點。
主持人:根據中國當前的國情,在現階段推行延遲退休的時機是否成熟?
張車偉:這兩年我認為不是推行的好時候。歐盟國家比較重視這些問題,正在研究推行。我國什麼時候推行很難估計,這跟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整體狀況有很大關係。如果到了勞動力供給不太足,非要通過延長退休年齡來擴大勞動供給的時候,那時再考慮延遲退休。
姚裕群: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因為涉及到很多人的利益,政府對這個問題很慎重,不會輕易推出來。實際上,很多人已經比較早退出勞動領域了,現在再延遲,也說不過去。是否延長,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的反應有極大的不同。大多數來說,體力勞動者其實願意早退,腦力勞動者願意晚退,這是很大的差異。
主持人:目前國家有關退休年限的規定是否合理?退休標準能否靈活掌握?如果要延長退休年齡,您認為多少歲比較合適?
張車偉:女的不應該和男的有這麼大的差別,這種男女的差別在過去一些分工比較明顯的時候有意義,現在男女之間做工作差不多,身體狀況不見得女的就不行,所以男女的差異今後應該消除,男女退休年齡一致,現在是60歲就比較好。
郭悅:現在世界各國延遲退休也是逐漸的,北歐現在都延長到67歲,有的國家開始往70歲延長。而且養老保險有很多建設性設計,鼓勵你延遲退休。你也可以60歲退休,但是到了60歲退休的時候要延遲的話,養老保險就有另一個交法,有好多種政策組合。
具體設定多少已經沒有多大意義,關鍵是政策設計要幾年過度,需要配套的政策組合去鼓勵。
姚裕群:延遲退休雖然是一個國際趨勢,但退休年齡也要靈活掌握,在現有規定的情況下,給人更多的選擇權。市場經濟體制下只要有一個進入勞動第一線的保護年齡(國家規定的勞動年齡是16歲)就可以了,最好不要規定上限,退休年齡靈活掌握,因為現在鐵飯碗已經被打破了,大多數人都進入了市場就業,是否決定退休應讓市場決定用人,此外也可以由他自己決定,這也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