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對中非經濟關係有些研究的人都不難看到,與其經濟合作的實際規模相比,中非國家之間合作的宣傳聲勢要大得多。去年一年中國之間的貿易總額不到四百億美元,大約只有中國對外貿易總額的百分之三左右。中國對非洲國家的投資總額也極為有限,截至去年底,中國在非洲國家的直接投資總額不到十六億美元,無論是與中國的近六百億美元的累計對外投資總額相比,還是與每年五百多億美元的外國在華投資相比,中非之間的投資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同時就與非洲國家的貿易、投資以及無償援助的規模而言,西方國家也比中國大許多。但是為什麼中非關係在近年來卻出盡了風頭呢?
從一定意義上講,宣揚中非關係是非洲國家表達對發達國家不滿的一種方式。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非洲國家的獨立浪潮過去以後,不少非洲國家在冷戰時期都成為蘇聯的盟友。這固然是出於對西方國家長期殖民統治的一種積怨,同時也是由於他們希望通過計畫經濟的方式盡快國家工業化的熱望。但是,這種模式沒有能給非洲國家帶來繁榮。在蘇東集團瓦解之後,不少非洲國家將目光投向了西方。經濟市場化和政治民主化在非洲也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推廣。但是,這種政治和經濟的改革並沒有在短期內給非洲國家帶來他們所期望的快速繁榮。與此同時,西方國家對非洲貧窮國家的援助也行動遲緩,不僅許諾的資金長期不到位,在援助的管理上也是官僚主義盛行,效果不彰。急於發展的非洲國家漸漸對此失去了耐心。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非洲將目光轉向了中國。過去二十七年間,中國通過經濟體制改革實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這無疑引起了渴望增長的非洲國家的關注。與此同時,中國的增長是在維持政治獨裁的前提下取得的,這種模式更是引起本來就熱衷於獨裁統治的一些非洲國家的政府的青睞。更加上,由於石油和其他自然資源的短缺,也由於中國的商品需要尋求新的市場,近年來中國開始快速增加與非洲國家的貿易和向非洲國家的投資。雖然絕對規模並不大,但是發展速度卻相當迅猛。這種態勢就更加提高了非洲國家對與中國進行合作的期待值。
現在的問題是,非洲國家對中國的熱戀能夠持續多久?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中非交往能否實現順利的轉型。二是西方發達國家能否在非洲與貧困的鬥爭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中國在非洲的存在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但是前一半時間是以支持非洲獨立為主;後一半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通過政府進行一些工程項目的援助。在很大程度上,這些支持和援助,或是帶有意識形態的色彩,或是帶有象徵性質。對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所起的實質意義不大。近年來,中非經濟交往的性質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正在著眼於石油和其他資源的開發,同時擴大對非洲國家的出口。新的經濟合作再給非洲國家帶來經濟開發的同時,也帶來了對非洲國家國民經濟的衝擊。中國的廉價商品,不僅衝擊了非洲民族工業的國內市場,同時也在國際上形成了與他們的競爭。這一點,正在引起非洲國家的不滿。如果非洲國家的制度變革跟不上,經濟發展的內在機制沒有形成,中非交往過程中的不平衡狀態將會持續,非洲國家的不滿也將會加劇。
另一方面,西方國家也正在加強對非洲國家的支持力度。去年夏天在英國舉行的八國首腦峰會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對非洲國家的援助問題。如果西方國家真正增加對非洲國家、尤其是對那些實行民主制度的非洲國家的援助,加快對他們的技術轉讓,幫助他們與貧窮和自然災害作鬥爭,非洲國家將能夠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政治民主並重的道路。在那個時候,除非中國自己本身也實現民主改革,大多數非洲國家將拋棄中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