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9-07 06:29:00作者:
大曲是中國古代大型音樂舞套曲。漢魏已有相和大曲與清商大曲,直至隋唐,經過歷代的繼承與發展,大曲已達到成熟階段。
唐代的歌舞大典是當時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它通常分散序、中序和破三部分。每部分又可分為若干段落。散序節奏自由,為器樂部分,中序也稱歌頭,較慢,歌唱為主,器樂伴奏,破亦稱舞通,節奏漸快,以舞為主,器樂伴奏。中序的歌唱部分大多為抒情段落,入破以後的舞蹈漸趨高潮,結尾多熾烈激揚,但也有的優雅飄逸,並無常規。有一部分大曲又稱法曲,大多悠揚典雅,其起源多與佛教音樂有關,在唐代又攙入了道教音樂因素,或稱仙韶曲。
唐代的歌舞大曲種類之繁,數量之多,也堪稱一絕。中唐崔令欽著述的《教坊記》是唐代教坊活動的重要記錄,其中所記大曲有46個,一般的曲名有278個。其中一些著名大曲由邊地命名,如《涼州》、《龜茲樂》。而最富於詩意、最具浪漫氣息的當為《霓裳羽衣裳舞》(簡稱《霓裳》)。大曲的盛行與唐代詩歌的盛行密切相關,大曲的歌詞往往截取詩歌的片段,如《伊州》詞取自王維的《渭城曲》。詩作中描寫大曲的也頗多。如白居易《霓裳羽衣曲》,王建《霓裳辭》都是描寫大曲《霓裳》的。
唐代宮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