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說出真實感受(圖)

發表:2006-08-10 16:2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如何讓孩子說出真實感受?

Q:

聽了《快樂新父母》CD,內容提到消極聆聽與積極聆聽。想請問:如果孩子原本話就不多了,大人感覺到孩子應該心中是有些問題和困惑(我指的,大人若沒有主動問,孩子可能不會主動說;大人關心的去問起,若又採消極聆聽,孩子就不再說了;也因孩子的話語不多,採積極聆聽,根本也聽不出什麼來,甚至孩子會因為是大人主動關心起的,他反而是消極的應對。

請問: 一、消極聆聽與積極聆聽是否有一些基本上的前提呢? 二、在運用積極聆聽時,我說,「你是說……」「你是不是……」等之類的話語時, 其實做父母的可以感受到說對了孩子心裏想的,但孩子嘴上總是會否認,到

最後發現自我矛盾時,就大哭發泄,積極聆聽就無法達到效果。請問可不可

以提供有關消極聆聽與積極聆聽的進一步資訊呢? 三、是不是消極聆聽與積極聆聽做得不夠,所以孩子無法說出心裏的真實感受? 謝謝!


A:

您提了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表面上看起來是聆聽技巧的運用問題,然而卻提點了溝通聆聽的一個核心--也就是必須是兩個各自獨立的個體,才有聆聽與溝通的產生。這是什麼意思呢?因為唯有意識到彼此是獨立的個體,才懂得拉起人我的界線,不將自己的問題需求與他人的問題需求混淆,也比較容易劃分清楚問題區域的界線。

這一點小道理,一般而言,理性上很容易推敲,然而遇到父母對兒女的關愛,就難免不容易分辨。我們總是會為兒女掛念心急,即使提醒自己「啊!這是他的問題,不能跟我的情緒混淆,變成我需要他表現出有需要」。然而一但有了情感,有了「他是我的孩子耶,我當然關心他」的反應,難免就容易踩線。

而孩子們總是那樣敏感。當他意識到我們很想證明他有某種情緒、感覺、需求、困難,他的防衛機制總是油然而生,即使被猜對了,都是一種被揭穿的羞愧,而非被瞭解的放鬆。然而這對爸媽來說,實在是非戰之罪,愛孩子這方向,總是對的啊!但就如同談戀愛的學問一樣,琴瑟能和鳴正因為一個是琴一個是瑟,各有其調,方能和鳴。

因此,常將這個小道理放在心上琢磨體會,成了一件重要的事。在我們的成長文化經驗裡,人我界線常是不清楚的,我們小時說不定常要為大人的情緒付出我們的手心或屁股,理由還是「誰叫你…」。當我們成為大人,我們努力當一個好一點的大人,有能力一點的父母,然而「界線」這件事情,卻是一個新學問。而多多思索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互動,多多體會其中人我的分際,自然會提高我們的敏感度。

那麼,您信中所提到的那些情形,極可能因為您敏感度的不同,而有所變化。因為您能辨別,要使用那一種語言(聆聽還是我訊息);意識「現在是我的需求還是他的」、「現在是我的感覺還是他的」;並且在該踩煞車時優雅地停止追問。 這也是之所以快樂新父母裡,〈聽話的藝術〉單元中,在提聆聽的方法之前,要先闡述「劃分問題的區域」的道理。這問題區域的劃分,同時是在練習人我界線的劃分,於是,面對「不主動表達」的孩子,其道理仍是可以通用。

其實曲曲折折說這些道理,無非是想要請您不要急。不要急著挖出來小孩想什麼、有啥感覺;不要急著證明您對孩子的感覺是對的;不要急著幫助小孩解決他的問題。因為顯然急也沒有用,所以,您問是不是消極聆聽與積極聆聽做得不夠,所以孩子無法說出心裏的真實感受?我們倒是想跟您說,不是做的不夠,是要搬走一些「擋路石」(可以參見《父母效能訓練》一書),聆聽才會發揮作用,包括我們對孩子的關心詢問。當界線未拉清楚時,這些關心詢問有時反倒成為讓人無法表達的來由,就像是書中所提到的擋路石-盤詰、探詢。

另外,假使您還是很希望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建議您可以參酌快樂新父母中〈小孩要遊戲〉、〈為孩子創造遊戲的機會〉以及〈歡天喜地過日子-學著去玩〉等單元。這些日常的生活與相處互動,將會是您聆聽的立基。聆聽與被聆聽,在本質上跟遊戲一樣,都是令人愉快與有生命力的事情。

 



来源:人本教育基金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