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克爾週一起旋風似的訪中兩整天,來去匆匆,但卻為西方國家在大陸龐大市場商機和人權問題叢生之間的道德困境,開闢出一條新的路線。這條被稱為「合作」而非「獻媚」的路線,雖然仍沒有正式名稱,但與美國摸索二十年多後才總結出來的「利益相關者」定位相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德國總理訪大陸 強調人權問題
梅克爾出發前,德國政府已對外表示,梅克爾將會見大陸「公民社會代表」,在上海會見一名曾因宗教問題遭關押二十餘年、主張與梵蒂岡加強關係的大陸愛國教會主教金魯賢。這項宣示,在眼見中共「支票簿外交」屢屢得逞的西方及海外媒體來說,自是見獵心喜,梅克爾的訪問因此得到極大的宣傳效果。
而梅克爾也確實不負眾望,在與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共同會見記者時,她強調了人權問題在德國「中國政策」中的不可分割性。此外,她也確實在北京德國使館內會見了陳桂棣等四名大陸「公民社會代表」,並在上海會見了金魯賢。訪問期間,她公開呼籲中共尊重西藏的信仰自由、開放網路,甚至還批評勞教制度。
與美手段不同
梅克爾的「合作」路線,與過去美國曾經採取「對抗」作為的不同處,在於一種妥協。例如她選擇會見的大陸「公民社會代表」,雖然也屬大陸「維權」人士,但仍在中共官方的容許範圍內,不是被中共列為「顛覆」屬性者;選擇會見的天主教主教,也是中共官方愛國教會的一員,而不是天主教地下教會的成員。
梅克爾路線的更大不同處,可能在於中共胡、溫政權的態度改變。中共對德國梅克爾政府的「瞭解中國社會」要求照單全收,與一九八九年阻止「持不同政見者」方勵之進入北京美國大使館,已不可同日而語,顯見胡、溫政權的執政自信提高。
此外,梅克爾堅持不提高德國磁浮列車技術轉讓比例,中共仍與德方簽署洋洋灑灑十九項雙邊合作協議,由此可知,人權議題的提出,並未對中德雙邊經貿關係構成負面影響。
溫家寶演練「太極柔力球」表態
但中共方面對於梅克爾的人權議題「挑釁」,也不是毫無作為,溫家寶安排梅克爾二十二日一大早到菖蒲公園看北京民眾晨練,還親自演練了一套「太極柔力球」,就被視為一種「中國式反應」。
所謂太極柔力球,是一種將中國太極和西方網球、羽球等運動項目揉和在一起的體育活動,有論者說,這種大陸新式球類體現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講的是以柔克剛,避免硬碰硬。溫家寶對梅克爾演練了這套球戲,其隱喻和暗示,對中國人來說,不言可喻,只不知梅克爾是否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