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6-05-25 20:12:00作者:
我是一名小學一年級的語文教師,平日裡在處理常規課、研究課甚至展示課的時候得心應手。於是有點小聰明的我總覺得低年級的課應該不在話下,直到遭遇了這樣一次尷尬……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給孩子們上《李子核》。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名叫瓦尼亞的小朋友,趁家人不注意,偷嘗了一個李子。媽媽知道後,問大家吃了李子沒有,瓦尼亞說自己沒有吃。後來,他聽媽媽說,誰要是把李子吞下去了,肚子裡會長出小樹來。他被嚇得臉色發白,忙說自己把李子核扔到窗外去了。這個故事是要告訴孩子們,做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說謊話。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瓦尼亞聽了媽媽話時的害怕心情,我在教學過程中提了一個問題:「想一想,如果你是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又說了謊,當你聽了媽媽的話後你會想些什麼呢?」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他們的回答都符合我的設計———「我會很害怕,怕肚子長出小樹。」「我很擔心,心想肚子可別長出小樹來了。」
就在這時我發現一個平時不太愛聽講的孩子還堅持舉著小手,他的眼睛裡充滿了渴望。為了不打擊他發言的積極性,我微笑著點了他。孩子說:「老師,瓦尼亞說謊是他不對,可媽媽不是也撒謊騙了瓦尼亞嗎?」我的笑容凝固了。反應過來的孩子們變得十分活躍:「是呀,媽媽也撒謊了呢!」「為什麼大人不誠實就沒事,小孩子撒謊就得挨批評呢?」「我爸爸、媽媽就總對我說謊呢!」……我愣住了,然後是漫長的尷尬……
課後,我仍然沉浸在孩子的問題中。
是呀,我們習慣地教育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成人來說,「善意」卻經常是「謊話」的幌子,信譽也時常被我們拋在腦後。而孩子們的眼睛卻一直亮著,它們揉不進半粒沙子。
事情是這樣的,那天我給孩子們上《李子核》。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名叫瓦尼亞的小朋友,趁家人不注意,偷嘗了一個李子。媽媽知道後,問大家吃了李子沒有,瓦尼亞說自己沒有吃。後來,他聽媽媽說,誰要是把李子吞下去了,肚子裡會長出小樹來。他被嚇得臉色發白,忙說自己把李子核扔到窗外去了。這個故事是要告訴孩子們,做人要做一個誠實的人,不能說謊話。
為了讓孩子們充分感受瓦尼亞聽了媽媽話時的害怕心情,我在教學過程中提了一個問題:「想一想,如果你是瓦尼亞,偷吃了李子又說了謊,當你聽了媽媽的話後你會想些什麼呢?」孩子們紛紛舉起了小手。他們的回答都符合我的設計———「我會很害怕,怕肚子長出小樹。」「我很擔心,心想肚子可別長出小樹來了。」
就在這時我發現一個平時不太愛聽講的孩子還堅持舉著小手,他的眼睛裡充滿了渴望。為了不打擊他發言的積極性,我微笑著點了他。孩子說:「老師,瓦尼亞說謊是他不對,可媽媽不是也撒謊騙了瓦尼亞嗎?」我的笑容凝固了。反應過來的孩子們變得十分活躍:「是呀,媽媽也撒謊了呢!」「為什麼大人不誠實就沒事,小孩子撒謊就得挨批評呢?」「我爸爸、媽媽就總對我說謊呢!」……我愣住了,然後是漫長的尷尬……
課後,我仍然沉浸在孩子的問題中。
是呀,我們習慣地教育孩子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可是對於我們這些成人來說,「善意」卻經常是「謊話」的幌子,信譽也時常被我們拋在腦後。而孩子們的眼睛卻一直亮著,它們揉不進半粒沙子。
梅鑫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