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中國歷代,雖然不乏漢字簡化之舉,正(繁)體字與簡體字多所爭論,各有品評論點,但是,從道統、藝術、方便性、意境、內涵或歷史中綜合來說,道統正(繁)體字持盈保泰都是首選。
近百年的簡化運動著重形體簡化,主要分兩個階段 :
第一階段是國民黨主主政的「五四」運動時期。1922年,學人錢玄同發表論文提議廢除筆畫太多、不適使用的文字。1935年,教育部門從錢玄同編成的「簡體字譜」兩千三百多字中,選取324個字公布,後來因學術界強力反對而作罷。
第二階段則是中共政權主政。中國教育部於1950年蒐集常用簡體字,1956年1月,政務院透過「漢字簡化方案」,經過多次更新,直到1986年制定「簡化字總表」作為簡化字的規範,一直沿用到現下這個全盛時期。
簡體字的興盛崛起取決於中共政權定為國家政策,積極推行,真正原因是政治力介入的強制「破四舊」,毀道統,而不是決於民意或學術的研判,美其名為推展教育,才把漢字簡化,便於書寫,便於學習。何況,當初搞簡體字的終極目標是要把漢字拉丁化、拚音化,和國際接軌,並不是一般所說的節省筆劃,完全是兩碼子的事。
就算是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它們之所以隨著中國興起簡化漢字運動,也是單純的為著眼於中國的廣大市場,何況中國還斥資撥經費補助推展。新加坡於1969年首度公布502個簡體字,其中的67個簡體字與中國的簡化字不同。1974年,則完全沿用中國的「簡化字總表」。馬來西亞先於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也是全部盤採用中國的「簡化字總表」。
簡體字方便快捷是它唯一的訴求優點,文字過於簡化可能造成語意混淆,抹煞了不同的涵義。中共簡化字還處處有意無意的附加「假、惡、鬥」的邪靈。我就隨手舉兩個和華人有密切關係的字來探討一下 :
「東」︰「東」字由「日」和「木」字組成。中國位在世界的東方,古代稱為東土,日出東方,描述了「旭日東升」,欣欣向榮的美好。簡體字「東」,「木」都變了形,而且沒有了「日」,那就是「沒有光彩」、「暗無天日」。
「愛」︰「愛」是要用「心」去愛的,人間有愛才是溫馨。簡體字沒有了中間的「心」,沒有心的愛,那是虛情假意,根本不是愛,是搞「假、惡、鬥」。
文字使用依附習慣和文化,因此,文字簡化循序漸進市可以理解而可行的,但是強制推行簡體字,無異是強姦中國文化。再退一萬步的說,充其量手寫用簡體字倒還無可厚非,印刷文字用簡體那就根本是舍本逐末。何況,現下還有不少古典書籍簡體字版一直付諸缺如,簡體字一旦成為單一標準,中國文化的研究勢必出現斷層的瓶頸,而且,嚴重阻礙文化的推展。聯合國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如此的推波助瀾做不良示範,而陷廣大正(繁)體字使用者於萬丈深淵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