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歐盟商標法,歐盟將在受理申請後一年左右時間決定是否公告該商標申請,公告期是3個月,如果沒有人提出任何異議就可批准。一旦批准,"非中國製造"的商標在歐盟25個成員國內都是有效的。一個連鎖反應的後果是,美國也可能批准該商標的註冊申請。
這件事情日前經國內一家證券媒體刊登之後,引起中國社會一片嘩然。國內媒體更是口誅筆伐,等指這個商標帶有嚴重歧視成份,欲抹黑中國商品,是對中國商品的一鐘敵意的誹謗。更有民族主義者把該商標提升至民族尊嚴的高度。
作家李怡觀點持相反觀點,他表示,認為「非中國製造」帶有歧視性的(中國人),實際上是決大多數中國人自我歧視的心理反照,這種情形中國政府官員有,香港官員也有。比如中國的人權記錄被美國批評時,中共官員的反應就是美國的人權也很糟糕,意思是踐踏人權「非中國製造」所以,他覺得外國人是出於基於標新立異心理才製造了的「非中國製造」,並非是對中國的歧視。
「非中國製造」商標一事已經引起歐洲媒體的關注。英國《知識產權管理》週刊的報導稱,圍繞著「非中國製造」商標的戰爭已經迫近了。德國媒體認為,申請註冊 「非中國製造」商標無疑是一個小公司搞的噱頭,但也是歐洲一些企業對「中國製造」不滿的一個縮影,同時也凸顯貿易保護主義思潮的氾濫。
最近,中國的工商業權威人士陸續表示,這樣的商標是不可能被批准的,因為各國商標法都不會允許將地名 及「製造」字樣註冊為商標,更何況「非中國製造」這樣的商標明顯是對中國製造的歧視性語言,歐盟更不可能讓一個影響中歐外交關係的商標出籠。
不過, Alvito公司的律師很自信通知媒體,成功註冊該商標沒有任何問題,表示他的經驗表明,在歐盟,除非出現用『襯衫』來註冊一個襯衫商標這樣明顯的問題,否則任何商標申請都會通過。」
有經濟學家認為,由於中國市場經濟發育的不充分,相應的法規建設滯後,執法環境不盡如人意,由於中國製造的產品從內容到形式、從品牌價值到科技含量,
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尚 有一定的差距。所以,絕大多數中國企業倚仗著價格優勢去國際市場競爭。價格大戰不但在國內上演,戰火 還波及到對外貿易上,以至引起國際的不安,去年,中國迎來世界 反傾銷的高峰年。
專家表示,由於中國境內太多企業以競相壓價為手段惡意競爭,造成企業困難,使行業利潤減少,根本沒有能力去搞產品研發,通過自主創新提升產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價值,甚至是偷工減料、以次充好,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最終就是丟掉國際市場。使大量的「中國製造」在國外淪為了地攤貨,只能佔據利潤最少的低端市場,而在中高端市場上大量的處於空白。
正是大多數「中國製造」的這種低科技含量、低品牌價值導致的低廉價格、低端產品,為「非中國製造」培育了溫床。
同時,由於法律法規的不健全、地方保護主義等原因,「中國製造」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現象也不少,不但國內許多專利受到同行的侵犯,嚴重挫傷了科技創新的積 極性,連許多跨國大公司在中國也難逃此厄,有的公司只好在中國設立打假部門,花重金打假,有的甚至不堪偽造、仿冒之苦而不得不放棄「肥沃」的中國市場。
許多企業,為了在價格大戰中站穩腳,不惜犧牲品質,甚至是犧牲工人的健康,成為不折不扣的「血汗工廠」,使到「中國製造」揹負了沈重的道德枷鎖,為世人所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