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干地區的民族矛盾十分複雜。這個地區剛剛爆發了義大利--土耳其戰爭,結果土耳其略遜一籌。意土戰爭硝煙未散,巴爾幹國家乘土耳其新敗之際,發動了民族解放戰爭,趕走了土耳其人。人們以為巴爾幹地區從此會太平無事,豈科第二次巴爾幹戰爭又因同盟內部力爭奪勝利果實而引發。
短短兩年時間內,巴爾幹地區爆發了兩次戰爭,是當之無愧的「歐洲的火藥桶」。在這個時間、這個地點,奧匈帝國的皇儲被刺,當然會引起世人格外關注。
此時歐洲幾個主要大國已經分成兩個陣營:一個是以英國、法國、俄國為首的協約國陣營,另一個是以德國、奧匈帝國和義大利、土耳其為代表的同盟國陣營。暗殺者是塞爾維亞人,塞爾維亞是俄國的盟友,被刺者是奧匈帝國的皇儲,奧匈帝國卻是德國的盟國,因此,事態如何演變,就顯得十分微妙。
當大公被暗殺的消息傳到維也納時,正在度假的約形夫皇帝並沒有感到過分悲傷。大公不聽他的勸阻,非要同女侍出身的索菲啞結婚,早就讓他十分惱怒。他以為大公被暗殺是上帝的旨意,決沒有想到為了大公去打一次世界大戰。
事後想起來,雖然交戰各方早已結成了對立的軍事同盟,但是,事態將如何演變,是否一定要打一場大戰,這卻是雙方都沒想過的。
但是,無論是在協約國,還是在同盟國,確實有一幫人想挑起戰爭,不幸,這幫人的陰謀得逞了。
在奧匈帝國,帝國的外交大臣利奧波爾德.馮.貝爾希多爾德伯爵和總參謀長弗蘭沃.康拉鎔.馮.赫參多夫男爵都是主戰派,他們早就想尋找機會消滅塞爾維亞這個斯拉夫國家。在即將到來購對抗中,塞爾維亞人是站在奧匈帝國的對於俄國一邊的。對這樣一個禍害,還是盡早消滅為好。幾年前,康拉德就勸說皇帝打一場預防性的戰爭,但碰了釘子。這一次,他又向皇帝遊說自己的觀點。
要說通皇帝並不容易。奧匈帝國雖然是一個龐然大物,但其內部矛盾複雜,問題叢生,打起仗來鹿死誰手,真是難以預料。這些都是制約它開戰的因素。要說道皇帝,唯有請出德皇成廉。
康拉德去找穗皇幫忙。7月5日,威廉和他的首相貝特曼向奧地利外交大臣保證:奧地利可以『肯定地指望德國將作為一個盟國和友邦作他的後盾」。
可是皇帝還是不太放心,畢競,他已經82歲高齡了,這個年紀的人,總是那麼猶豫不決,幹什麼事都需要人在後面推一把。他對康拉德說:「如果他們全部向我們扑過來,特別是俄國,我們怎能開戰呢?」
康拉德再次拿出德皇的保證:「即便事態發展到奧匈帝國同俄國開戰的極端,我們依然得到保證,德國出於它通常作為一個盟國的忠誠,將站在我們一邊。」
實際上德皇並沒有與任何人商量,就開出了這張空頭支票。當他的大臣們聽到德皇的保證時,一個個都驚呆了。德皇向他們解釋說「我不相信會有任何嚴重的戰爭發展。沙皇自己不會站在弒君者一邊。此外,俄國也好,法國也好,都沒有準備打仗。」
德皇估計錯了。塞爾維亞是俄國的傳統盟國,俄國在那裡有著廣泛的利益,為此,沙俄將不得不打這一仗。法國是俄國的盟國,如果俄國參戰,那麼,法國沒有理由不參戰。
英國也是如此。在聽到德皇的保證後,當時的英國海軍大臣、未來的大英帝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評論說,德皇的保證是「以整個德意志帝國的資源為擔保而隨便填寫的一張空白支票」。
事到如今,已經由不得約瑟夫皇帝了。當他聽到德皇的保證時。頓時覺得一切和平的希望都已經化為泡影。他喃喃自語道「現在我們不能再回頭了,將要有一場可怕的戰爭。」
7月23日下午6時正,奧地利使節弗拉基米爾.馮.吉斯爾男爵代表他的國家向塞爾維亞遞交了一份最後通碟。這份最後通碟的措辭是如此嚴厲,條款是如此苛刻,以至於任何政府都無法接受。
按奧地利的如意算盤,它只攻打塞爾維亞,用德國來牽制俄國。如果俄國要動手,那麼,德國就會迫使俄國讓步。
可是,當奧地利的最後通蝶遞出之後,俄國立即作出了反應:如果奧地利攻擊塞爾維亞,那麼,俄國將立即動員。俄國人打的算盤與奧地利人如出一轍。
這個時候就要看德國的表現了。德軍總參謀長毛奇將軍(小毛奇)認為,目前是難得的有利時機,法國的軍事形勢十分困難,而俄國又沒有自信心,因此,此時員適宜發動戰爭。德國外交大臣認為,奧地利的大膽加上德國的支持,「最有可能使俄國安靜下來」。
在德國人看來,所有的籌碼都操在自己手中。與俄國相比,德國的實力自然不止勝出一籌,可是它忽略了與俄國有同盟關係的法國,更忽略了德國最大的對手英國。
實際上,俄國也好,法國也好,它們都想用威鑷的手法,讓即將起動的戰爭車輪停轉。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建議由幾大國一起出面開會調解奧塞矛盾,德國乾脆地拒絕了:這一爭端僅與兩個國家有關,與英國沒有關係。
德國人太天真了,英國是一個殖民地遍及全球的大國,它自以為在全世界都有廣泛的利益,不管這個世界的田一個角落發生了什麼事,都會牽動大英帝國的神經,更何況,這件事就發生在歐洲呢!
看來,掘起僅半個世紀的德國,在處理外交事務上遠不如大英帝國老到。這就注定它必須以整個帝國的聖業為代價,來進行一場賭博。
7月28日,奧地利在預定的時間裏向塞爾維亞宣戰,翌日,俄國宣布總動員。兩天後,柏林向聖彼得堡和巴黎發出最後通煤。德國要求俄國「在t2小時內停止對輿地利和我們的每項戰爭措施D7並「明確通知我們」。在給巴黎的最後通碟中,咸廉向法國政府揮舞著鐵拳「動員就不可避免地意味著戰爭。」
這個時候如果英國的態度堅決,那麼,德國也許會就此止步。法國總統彭加勒說:「如果英國立即聲明它將支持法國,那麼就不會有戰爭,而德國也將馬上改變態度。」
可是,英國卻不願意明確表示自己的態度。明說吧,他希望打仗。
英國是世界第一大國,可是,近十年內,德國的發展蒸蒸日上,隨著它總體實力的增強,德國與英國一決雌雄的野心已經流露出來了。英國想乘優勢還沒有喪失之際,打一場預防性戰爭。
英國外交大臣格雷對德國大使說,英國希望和平。他暗示,如果德國不進攻法國,英國就會保持中立。
這個稍息讓德皇吃了定心九。沒有了英國,法國人和俄國人能打什麼仗!德皇對毛奇說:「那麼,我們的軍隊就全部前進吧,只向東方。」
可是,當德意志戰車出動之際,英國卻立即表態:德國必須立即剎車,否則戰爭馬上就會爆發。到這個時候,德國想剎車也不能了。
巴爾幹,這個世界火藥桶,終於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春秋中文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