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政治家(Global Politician)報導,由陳用林這樣的激烈言詞來看,就很容易瞭解去年12月當中國最大的電腦公司,聯想集團(Lenovo),向IBM收購其個人電腦部門時,所引發的美國國家安全問題為什麼到現在仍然在華盛頓迴響。這項交易雖然最終被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CFIUS)批准,但是關於這些尖端電腦是否會被用於由政府支持的電腦攻擊的關鍵性問題,至今仍然沒有答案。
特別是,聯想公司的電腦或其它國內電腦是否會被北京用來發動一致性對美國的電腦攻擊,據以粉碎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中斷國際通訊、破壞彼此聯結的安全系統、和危害美國軍方的整體效率和迅速反應的能力? 如果歷史是徵兆,那麼這類攻擊的可能性就是可信的,應該予以嚴重的關切。
華盛頓應該深切關注這個日益可能的由中國大陸發動、針對美國利益的大規模電腦攻擊。但是事實卻正相反。出人意料地,美國的電腦安全領域竟然極其危險的在領導統馭、資訊分享、靈活結構、和遠瞻性等各方面皆付之闕如。華盛頓大學電腦科學和工程教授愛德華・洛索司卡(Edward Lazowska)說:「他們忽視了電腦安全,因而顯現了一個極其嚴重的的弱點。」
中國湧現個人電腦市場:造成攻擊的可能性
根據全球研究公司葛爾特那集團(Gartner Group)的數據,今年底以前佔世界人口60%的36億亞洲人口中,將有2億4,200萬名網路用戶,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網路人口。中國是世界第二大個人電腦市場,其成長速度在指標上領先美國七倍。中國的13億人民在今後的十年中,其擁有的電腦總數很可能會達到一億。一些專家預測到2009 年,個人電腦在中國的銷售額將達到每年3,000萬臺。
電腦科技在亞洲逐漸普及令很多西方情報分析家關切,他們看到具有侵略性與威脅性的中國政府是國內個人電腦市場急劇成長的背後驅動力。今年4月,一個研究公司、也是全球性情報供應者的國際資料集團(IDC)指出,電腦在中國的銷售高過預期主要是因為政府部門的需求。
環球資源(Global Sources)在中國出版的《電子工程專輯》以及《國際電子商情》的發行人馬克.桑得森(Mark Saunderson)說:「筆記型電腦(IBM的商標產品)生產的急遽增加是導致這成長的主要因素。」
亞洲已經是繁殖盜版軟體、擴散駭客和病毒的先導者。所以不難想像年輕的中國「駭客」們在數百個政府支持的「駭客中心」(hacking centers)中,為攻擊美國政府電腦主機而狂熱的工作,尤其是在與美國衝突的期間。2001年, 中國駭客發動了對美國網站的攻擊以回應中國飛行員因與美國偵察機的碰撞而死亡。最近的攻擊則是更大量、更協調、與更具侵入性。
身為世界第三大個人電腦製造者,並且擁有增長中的電腦消費基層和高級玩家,中國離發動破壞性的電腦攻擊已經不遠。
最近來自中國的電腦攻擊
來自中國大陸的電腦攻擊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並造成對美國和其盟友的安全威脅。根據韓國資訊安全署(KISA) 的資料顯示,2004年上半年共有10,628個駭客案件 – 30倍於2003年的同期。
今年1月,日本官員報告,中國駭客定期地攻擊網站和網路服務業者,譬如靖國神社,一個二國之間爭執的論點。位於東京的電腦防禦學院(Cyber Defense Institute)分析員Kuninori說:「依靖國神社的情況來看,中國駭客的攻擊是由組織良好的一些群體和個人共同所為。」
今年6月,負責英國國家安全的國家公共建設安全協調中心(NISCC)報告說,來自亞洲的不明駭客為了取得機密資料而攻擊美國、加拿大、澳洲和英國的重要政府和民間公司的電腦系統。NISCC 發言人詹姆斯・考克斯(James Cox)評論說,這些攻擊是「組織完善的」,並且是由一些彼此互相協調的組群所部署。
中國政府會是這些秘密電腦攻擊的支持者嗎?
今年,中國駭客曾攻擊了亞洲一個政府的電腦取得了關於國民大會、執政黨、原子能研究所、甚至總統行程的資訊。執法官員闡明,駭客是政府支持的間諜活動的一例。並認出其中一名駭客是軍事學校的學生。
今年七月,臺灣的罪犯調查局(CIB) 警告其它政府,有大量的敏感資料被轉移到多個位於中國的伺服器。這些闖入不是巧合 – 都是中國對西方仔細計畫好的電腦攻擊的例子。
一些親共的狂熱者爭辯說,中國太分散和混亂,不可能發動有計畫的電腦攻擊。但是,近來的發展證明低估中國人是危險的。在一個為美國國會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the 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所做的報告中發現,預測中國科技進展緩慢與事實不符。五角大樓官員邁克爾・比爾司白瑞(Michael Pillsbury)說:「十年前預測中國人將緩慢的發展,現在證明是錯誤的。」中國顯示了一個越來越靈活和秘密的傾向,特別是在國家利益方面,譬如軍力的現代化。
聯想公司的收購 - 一個不好的兆頭
聯想公司高層曾經聲明,該公司的收購乃是著眼於增加全球性的銷售。此項聲明仍有令人產生合理性懷疑的空間。在聯想公司收購之前,IBM 的個人電腦業務過去幾年每年虧損近十億美元。此外令收購更加可疑的是,聯想公司的共同創立者和主席柳傳志有著遵奉軍事的背景,他是以剛直而非創造性知名。當被問及聯想公司,一個匿名人士說:「它(聯想公司)是非常軍國主義的。這不是一個培養創造性的環境,你只做叫你做的。」多數聯想公司的經理缺乏國際貿易經驗、國外訓練、和英語的知識。
近來財務上的問題加上缺乏國際貿易的經驗,我們應該相信新建立的聯想公司會在高度競爭的國際個人電腦市場上成功嗎?中國政府對新公司有其它的計畫嗎?新聯想公司有興趣賣電腦給西方嗎?還是創造它來提供中共領導付擔得起的電腦作為大規模電腦攻擊的工具?
擁有聯想公司百分之三十股份的中國政府,會使用它的影響力迫使公司董事會改變公司決策過程、目標和長遠計畫嗎?
北京網吧的關閉
作為世界的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產者,北京很容易會被認為是言論自由和市場競爭的支持者 - 不幸地,我們都知道這不是事實。單單在2005年的頭三個月,中國政府以網吧具「火災危險」而且會危及青少年的道德為名關閉了16,000 家網吧。
過去18 個月中,嚴格控管網際網路和政治話題是中國的首要任務之一。約有40,000個網路警察哨站在過濾有關臺灣、人權、西藏和法輪功的話題。此外也利用軟體來過濾超過八千萬中國人的電子郵件中可疑的關鍵字。在今年通過的新規定之下,外國人現在必須使用護照號碼來登錄進入電腦系統。
這類獨裁的行為證明了北京無法忍受電腦科技的基本自由和原則。
結論
資訊就是力量,而擁有能使國家收集和分析這些資訊的科技就是擁有了力量。在對的人手中,資訊和科技是強有力的工具,但在錯的人手中,它給予肆無忌憚和不值得信任的政府一個新的方式來破壞合法的系統。
中國出走者陳用林最近說:「當時日成熟了,中國政府將會反擊。」讓美國和它的公民驚愕的是,那天也許很快會就來到。
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