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穴隱居.記者目擊苞谷林上「浮」農舍神秘而安詳
從廣元出發,乘車4小時到青川縣城,再往西南方向驅車一小時,便見一條全石為底的小河,嘩嘩奔流。溯河而上,十來分鐘後便到了樂安寺鄉場鎮。場鎮東岸,臨河一條小徑左走不到600米,便見一大片苞谷林上「浮」著一座農家房舍,神秘而安詳。
移步近前,青瓦木檐下,兩扇古色古香的門板緊閉,門上有兩隻喊門大鐵環。門框上懸掛著一副用竹子刻制的對聯:問問問花笑誰,聽聽聽鳥說甚。門楣上,一塊方正的木板上用篆體陰刻著四個大字:怪人石府。
門前七八步,有一間竹門遮掩的小屋,輕輕推開篾條編織的「門板」,就見裡面擺滿了幽蘭香花,兩塊青石板大碑十分顯眼。一塊碑左上角有一個瀟灑遒勁的陰刻「松」字,用紅漆細細勾過了。另一塊碑,則是「隆清松字培根蔣氏名素珍之墓」,碑尾有 「歲在二零零零……隆培根自書」等字樣。
10月鑿成墓穴攜老伴頤養天年
搖動門環,一個戴帽子穿黑馬甲,手夾香菸的老人笑盈盈地從屋旁竹林裡走出。「我叫隆清松,字培根,今年80歲,是個『怪人』哦。不過,不是妖怪的『怪』,是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的『怪』!」老人的開場白頗為幽默。
進門,老人拉亮燈,屋子右上角一間連著的「屋子」門口豁然亮堂起來,「屋子」沒有門窗,連門框也沒有。探頭一看,「屋子」的進深、寬、高都在2米以上,「屋」內擺滿了壇壇罐罐,除了「屋頂」和「屋腳」糊了水泥防滲,其他地方均可見呲牙咧嘴的岩石,「屋」裡擺了一張床。
「我這叫『生養死葬洞』,生前住這裡,死了葬在這裡。」老人說,這裡原是他家一塊自留地,山清水秀,風景很美,20年前他從鄉衛生院退休後常在這裡走動,漸漸有了感情,便萌生了在此「生養死葬」的念頭。後來,他不顧兒女反對,請人花了 10個月在自留地旁的岩壁裡鑿了墓穴,並在墓穴旁搭建了一樓一底兩間房子,帶上老伴在此「頤養天年」。
一屋子寶貝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正說著話,老伴蔣素珍提著一袋桃子趕場回來了。隆清松從口袋裡摸出一把鋼皮小刀,削完桃子大嚼大咽起來。見記者吃驚地盯著他的嘴,年屆八旬的隆清松解釋:「我的牙齒好得很。」
吃完桃子,隆清松帶著記者參觀起來。在「石府」裡,有三組寶貝:一組是從墓穴開出的穿越底屋的引水暗溝上,覆蓋著他幾十年來從古建築、古墓葬等地收集的精美浮雕。第二組是數朵罕見的天然靈芝,有的還插在花瓶裡。第三組寶貝是一大堆各類化石、奇石。在樓上,有一個用木板和草繩牆隔成的別緻書房,約兩平方米。隆大爺除了一日三餐和偶爾到野外「采風」外,每天基本上都要在此看書、寫字、作畫。老兩口現在靠大爺每月500元的退休金生活,自己種菜、養雞,兒女們有時給點補貼,生活過得有滋有味,十分知足。
墓穴隱居.各方說法
老伴無奈:嫁雞隨雞,就搬來了
據蔣婆婆講,兩人上世紀50年代結婚,生育三兒一女,除老大在家務農,其他都在外工作。蔣婆婆說,老頭子一生很倔強,當初他要到這裡鑿墓穴,她死活不同意,兒女們也有意見,但隆大爺執意要做,悄悄請了幾個人,起早摸黑整了幾個月,弄成現在這般模樣。她一見,懶得跟他爭論,嫁雞隨雞,就搬來了。
鄉鄰理解:才子嘛,都有點怪
告別大爺,記者找到幾位鄉親,詢問對隆大爺的看法。大家都很寬容,對其行為表示理解。一中年人笑著說:「隆老太爺在這一帶是個才子。才子嘛,都有點怪。退休的老年人,莫得事幹,自己找點樂子,很好的事啊。」
跟隆大爺關係很「鐵」的鄉政府退休幹部趙庭碧認為隆大爺的書法、鏨刻是方圓幾十公里的「第一人」。他說,鄉上的鄉志都把他作為地方名人收錄進去了,縣上電視臺還拍過他的專題片。趙庭碧老人還跟記者聊起了隆大爺的生平:祖籍綿陽三臺,1958年,移民來到青川樂安寺鄉,被選到鄉聯合診所負責,3年後,收編進樂安寺鄉衛生院,任普通醫生直至退休。對隆大爺的舉動,趙庭碧老人也很理解:「老年人圖清淨,莫得啥子。」
墓穴隱居.政策解讀
推行火葬:大爺心願難實現
隆大爺鑿墓穴蓋房並在其中生活的事當地政府也有所聞。他建房經過了地方政府批准,是合法的。但死後是否可以安葬在自己鑿成的墓穴裡,樂安寺鄉辦公室一王姓工作人員稱:「這肯定不行。現在正推行火葬,他居住的一帶正是規劃的火葬推廣區域,所以必須按殯葬改革的有關規定辦理。」看來,隆大爺在這裡「生養死葬」的心願很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