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同步,應用緊跟,商業模式迅速複製,但是用戶呢?
大家講網際網路是一個中國和美國保持同步的一次的機會。因為信息的快速傳播,我們有了一種同步的假象:美國大會,小會,blog,媒體上的概念,當天就可以在中國被關注;矽谷新興的應用,要不了一個月,我們就有了複製的本土版本;成功的商業模式,同時在迅速被複製。。。最近的blog, SNS, audioblog, podcast等等的火熱,就是有一次的翻版。
看似一切具備,只欠東風。而這最最重要的東風呢?恰恰是中美網際網路的差距,又恰恰是等也等不來的。這東風就是用戶。
網際網路用戶數量
2005年的CNNIC報告,中國一週平均每週使用網際網路至少1小時的網民有9400萬,佔總人口的10%以下。美國的網際網路用戶,經過了15年的發展,總算穩定在了70%左右。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導致的上網用戶的絕對的數量,對門戶以及流量驅動的網站產生的效果或許和美國一致,(門戶網站和美國的同步崛起是個例子),但是更多新興的網路應用,網際網路相對比例就更重要了。比如,社會性軟體,如果周圍的朋友都不上網,一個人加了朋友,又有什麼用處呢?IT圈子裡這個比例高很多,所以看一看blog的興起,大家談論的話題最熱的,還是blog本身。劉勇所說的例子說,在blog和SNS裡面的用戶,關注的都是Yahoo推出360,而利物浦登頂冠軍杯這樣的新聞卻尋不到蹤跡,就可見一斑了。
新增用戶
我的朋友開發了網站,問我意見。我說現在的用戶基數太小,不足以形成規模。他們告訴我,我們等。等到中國用戶達到3個億的時候,我的網站也就成功了。我卻說:千萬不要等,在過去的6個月裡,中國網際網路民新增了700萬。這迅速增長,新用戶超越老用戶的時段,恰恰是中國網際網路稍縱即逝的黃金時代,是一旦錯過,就再也找不回來的確立自己霸主地位最重要的時期,這一點,很像美國95年到98年的網際網路歷史。
舉例:1996年,網景佔據瀏覽器市場份額90%以上,微軟的IE策略就是,我根本不去搶佔Netscape已經佔據的穩固的地盤,從不去想如何讓老的網景用戶轉為IE,而去主攻美國每年新增的網際網路用戶。新增的用戶怎麼上網?先註冊AOL的接入服務。IE出來不久,就成功地作為AOL的默認瀏覽器就入千家萬戶;無論Netscape在已有用戶的口碑如何好,不到3年,IE已經遠遠在市場佔有率上把網景拋到了後面。
在中國,這樣的神話也在上演。PCHOME.NET的李鐘偉知道這個訣竅。從2000年開始(未確認)他和電信合作,在上海安裝ADSL,安裝人員都要當著新用戶的面訪問一下PCHOME,以顯示網路連接通暢。出不了兩年,PCHOME已經成為上海第一大IT網站。這抓住新用戶的策略,在美國用過了,而在中國,依然適用。你說,中國現在像不像美國的1995到1998年?
忘了本的IT圈內人士,比如我
我上網將近十年了。看到很多人看著網際網路無助的樣子,我已經沒有最初幾年的熱情去解釋的衝動了,因為它就像走路一樣,成為本能的一部分,就很難和不會走路的小孩子分享如何平衡的感覺了。我更熱衷於更新,更酷,更代表網際網路潮流的東西。忽然發現,我是不是「忘。。。了。。。本。。。了。。。」
第一次上網的記憶,你還有嗎?
還記不記得第一次上網的樣子?還記不記得你到知道後退按鈕需要多長時間?右鍵打開新窗口這高深的技巧是你上網幾個月後經高人指點才學會的?Google是什麼時候聽說的?最終搞清楚伺服器是什麼概念,伺服器如何把本地的文件系統轉化為URL的地址,又花了幾年?做過個人主頁嗎?是在第一年就會的嗎?這些,就是我們的本,也是每年新增的上千萬網際網路用戶的現實。
現在每年上千萬的新網民,你覺得他們眼睛中的網際網路還是我們眼睛中的那一個網際網路嗎?
是笑話,更是現實
新用戶的湧入導致網際網路的設計要考慮到新的用戶,才能有真正大的發展空間。有些事情講起來像是笑話,更是現實。
MSN Messenger的易用性研究報告中的頭十大問題,從我進微軟到離開,六年了,一直是用戶找不到如何安裝MSN Messenger。用戶好不容易看到了下載的大按鈕,按了以後,探出一個對話框:打開還是保存?預設時保存。保存了以後,超過1/3的用戶就再也找不到MSN Messenger了。他們驚訝的問:下載了呀,為什麼不能用呢?別笑。還有更搞笑的。
1995年Jakob Neilson做的網際網路用戶調查,美國的用戶在1994年的時候,只有10%的用戶會拖動右邊的滾動條,瀏覽第一屏看不到的內容,而絕大多數,90%的用戶,打開一個網站,就以為看到了全部,而不會線下滾動。這1994年美國的網際網路的現實,從宏觀上來說,和當今中國的網際網路現實很接近,在中國,在2005年,這個比例不見得比1995年的美國高太多(沒有數據支持,我隱約覺得)。
中國計算機報的任續燁小姐講了兩個真實的故事:一個企業老總認真地向網站設計人員講述,他希望看到的網頁正面是什麼樣子的,反面是什麼樣子的;另外一個老總聽說要給他們公司分配三個郵箱很是疑惑:我只有兩個辦公室,一間放一個郵箱,第三個放到哪裡去呢?
這是笑話,但絕對代表了中國的網際網路現實:對於上網超過兩年的網民,這是笑話;對於每年新增的上千萬網民,這也是他們學到的第一課的知識,但對於90%的非網民,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會覺得那兩個問題很可笑。對於這個現狀,hao123這樣的網站懂得,反而是老網民想不通:為什麼一個簡單的網址站會如此流行?為什麼高科技,新的主意的網站流量老是少得可憐,而最簡單,沒有技術含量的網站來個每天百萬訪問稀鬆平常,因為用戶的需求在低端而不是美國現在流行的概念。其實,這就是中國網際網路的現實。
雅虎起家的時候,其實就是一個網址站。雅虎的流行,是在美國新網民大量湧入的時期;Yahoo!的流行,「瘋狂張貼」的廣告策略立下了汗馬功勞,好似中國的「紅桃K」。中國的網際網路的現實,就像美國的1995到1998年。有人告訴我,中國會輸短消息的人遠遠大於會用鍵盤的人。我沒有核實數據,但覺得很有可能。3點6億的手機用戶遠大於與9400萬的網際網路用戶,基數就大得多。手機上面ABC在一個按鍵上,而電腦鍵盤上A為什麼和B隔那麼遠?光在鍵盤上找到一個字母已經不易,就不要說敲出一個單詞;更不要說,中國年紀稍微大些會用拼音的也不是全部。我習慣了盲打,寫字反而不習慣了,這正應了一句話:做IT的,已經不是正常的人了。更要命的是,周圍的人都不是正常的人,我們以為世界就是我們所在的世界,腦子裡的想法,設計出來的東西,都是給不正常的人用的。。。這是很危險的。很多非IT出身,甚至對電腦一竅不通的商人,反而能把軟體做得很成功。這不是技術的力量,而是對用戶和市場瞭解的力量。中國的網際網路是滑鼠用戶遠遠大於鍵盤用戶。
這個世界很奇妙
我已經決定,在今後的幾週,挪到網吧裡面辦公了。只有網吧,才是網際網路真正的終端。我是要做網際網路的人,我要親眼看到中國的網際網路長的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