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電視臺,前身是北京電視臺。當年,在信息渠道、專業人才與觀眾都很匱乏的情況下,由北京電視臺改制為央視,理應理解為是對資源的整合與集中使用,這一方面避免了信息和人才資源的浪費,以及觀眾的分流,從而造成收視率的流失;另一方面,肯定也有集中優勢資源,打造中國強勢媒體的考慮。
因此,央視在集中了一家傳媒機構所能享受的資源、政策等各方面的優厚條件後,成了中國電視業的龍頭老大。
幾十年過去了,電視觀眾從最初的數萬,迅猛發展到十數億,央視儘管還是老大,但卻是大而不強,華而不實。因為,國家級電視媒體至今仍是央視一家,這讓央視不大都不行,但同時,央視被養「廢」了,養成了一個只長「身體」不長「出息」的「公子哥」。
正因為有了充足的奶水,央視不願意自己去覓食求生。當國外的媒體--尤其是新聞媒體,都在進行殘酷的「搏殺」--甚至於患上「戰爭興奮症」時,我們的央視,卻還在把國家的奶嘴咂得嘖嘖有聲,並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自娛自樂聲中不願醒來。
看看央視都有哪些所謂的名牌欄目:非常6+1、幸運52、開心辭典、星光大道、夢想成真、同一首歌、心連心等等等等,非名即利,非歌即舞。黃金劇場、星夜劇場……古裝、打鬥加辮子。藝術人生、實話實說、小崔說事、倪萍、敬一丹們都聊的啥?除了做作、媚俗和調侃,有多少深度?即使拋開娛樂、訪談,新聞欄目又怎樣?新聞聯播你還看嗎?東方時空你還想嗎?你對焦點訪談還有期望嗎?你看出每週質量報告裡的軟廣告嗎?新聞頻道每晚除了整點新聞外,8點半的新聞會客室裡請來的是你想看的人嗎?9點半的國際觀察是不是更像自說自話?10點半的央視論壇讓你瞭解到什麼「新聞背後的深刻含意」?
筆者也不否認這樣的評價裡含有很多偏激的成分,但我們不妨再換個角度,縱觀央視十幾個頻道的所有欄目,您認為哪些可圈可點?哪些辦出了品味與深度?哪個堪稱精品?有哪個節目可以像阿丘說的那樣:不看不睡?!……
這,應該是我們傾國家之資源、政策、人才優勢合力舉辦的國家級大臺的水平嗎?
……
無可否認,無論什麼媒體,打造名牌欄目、名牌主持都是吸引受眾的有效手段,央視也不例外,而且,憑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往往「無往而不利」,總能「夢想成真」。但是,央視都打造些什麼樣的名牌呢?迎合的都是什麼層次的趣味呢?滿足的是哪個層面的需求呢?--央視,及其央視的主管單位,到了認真反思一下的時候了!
作為國家級的權威媒體,央視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肩負重任。一、傳播新聞。作為國內電視媒體中唯一的強勢,央視在及時、公正報導關係國計民生或公眾關心的境外大事上責無旁貸;二、媒體監督。由《焦點訪談》等欄目曾經的影響力可以看出媒體監督的社會需求與現實意義。媒體必須肩負起監督政治權力維護公眾權利的重任;三、關注社會,關注民生。媒體不僅要關注社會生活的大趨勢、大走向,也要關注弱勢群體,讓公眾及職能部門能夠聽到來自社會各個方面甚至角落的聲音;四,弘揚文明,傳播文化。中華民族的文明博大精深,地域、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這本來為央視辦好文化節目提供了雄厚的基礎,可央視卻偏偏放著「文明大餐」不做,非要模仿「速食」引進「快餐」;五,貼近生活,服務百姓。因為電視的普及,電視信息的覆蓋面具有其它媒體信息所無法比擬的優勢,所以,電視信息在服務百姓生活方面還應該發揮更大的作用。
央視人必須明白:國家絕對不會拿著公共資源去滿足少數人的貪慾,也不會取悅、迎合層次不高的趣味要求。作為黨和國家的喉舌,央視人更應該明白什麼是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堅持客觀真實,央視不能向強權高壓低頭;努力喜聞樂見,但不能向低級趣味讓步。要讓生活充滿和諧的真心歡笑,絕不製造張狂、放縱的瘋笑,與無奈甚至麻木的傻笑。
央視人還必需明白,千萬別說央視的地位與財富是央視人自己創造的,沒有國家在資源政策等方面對你的「驕寵」,你絕對不可能成為央視,就從這一點來說,央視是國家的,是人民的。既然得到了全國人的「厚愛」,你就應該爭氣一些,努力辦出能體現中國人「大氣」,能代表中國人水平的節目來!
順便說一句吧,聽說央視要斥巨資蓋新大樓,說句央視人不愛聽的話,別說那大樓不好看、不實用,就是好看、實用,也最好別蓋,因為與蓋大樓比起來,投資提高節目質量、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更迫切。比如,擴大駐外記者隊伍,儘可能將自己的信息觸角向世界的縱深延伸延伸,別總是截取別人的報導,然後下作地用馬塞克把人家的標識打花,那怎麼看都像遮羞布。你不害臊,我還臉紅呢!
熱點時評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