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油氣專業報章《上游報》的能源專家坦內加說:「印度和中國在這個地區正展開激烈競爭,爭取產油區和地段的主導權。
坦內加說,《印度快報》最近有則報導指出,印度在10月初就在安哥拉喪失了一宗巨額石油合約。
他說,印度國營石油和天然氣公司(ONGC)當時幾乎就快和安哥拉蜆殼石油公司簽約了,「不過,顯然中國在最後一分鐘和安哥拉政府達成了協議」,結果促使安哥拉國營Sonangol石油公司出面,動用其優先購買權,蜆殼公司不得不將其產油地段賣給Sonangol。
如果這項協議讓印度取得,那麼這產油地段從2008至2009年間,將能每日供應約500萬噸原油給印度。
坦內加說:「中國答應安哥拉政府大約總值20億美元的各種援助項目,才奪得上述項目。而印度政府卻只承諾給安哥拉2億美元的發展鐵道的援助。」
坦內加說,在九一一事件後,西非油產的潛能開始受到注意,而中國也隨即展開了以援助換取西非石油的經濟策略。
這一個地區的油產狀況還沒有詳細在地圖上標明。不過,數名印度官員說,美國的研究顯示,如果美國從幾內亞灣進口石油,那麼10年後,就能把對動盪的中東地區石油的依賴,減低25%。
現在中國已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家。北京已積極在中東、中亞、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各地,展開全球性的能源外交。
國際能源機構的數據顯示,中國去年每日消耗546萬桶原油,比日本的日耗543萬桶高。中國三分之一的油需靠外國供應,約佔世界油需的7%。
相比之下,印度這個亞洲第四大的經濟體,去年每日消費的石油剛剛超過200萬桶,但印度卻要進口70%其所需的石油。據印度官方報告預測,到2025年,印度每日將消費740萬桶石油。
據報導,中國領袖包括國家主席胡錦濤等,曾訪問阿爾及利亞、加彭等國家,並和它們簽署了多援助協議,而且並沒有附帶民主自由人權之類的政治條件。
坦內加和印度官員都承認,印度根本沒有足夠的資源和中國爭取非洲的石油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