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凡介紹樂山大佛的資料,均依唐代韋皋撰寫的《嘉州凌雲寺大彌勒石像記》碑刻,說是自開元初(公元713年)至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後共修鑿了90年。
實際上,這90年包括了動議、籌建、開鑿和中間停頓的全過程,真正用於修鑿的時間,斷斷續續,大約只有30年左右。
韋皋在碑文中說,「開元初,有沙門海通者,哀此習險……作彌勒像……不數載而聖容儼然……全身未畢,禪師去世。「也就是說,發起修建樂山大佛的海通和尚,只鑿了「數載」,修了頭部到肩部,全身未畢便圓寂了。具體何年開工,沒有明確交代。開元二年,唐玄宗採納宰相姚崇的意見,「淘汰天下僧尼,萬二千人還俗」,「二月,敕毋得創建佛寺」,「禁百官家毋得與僧尼道士往還,禁民間鑄佛寫經」。故開元初,海通只能提議修佛,不可能付之實施。直到唐玄宗由禁佛轉為崇佛,才有可能動工。據南宋範成大《吳船錄》:「唐開元中,浮屠海通始鑿山為彌勒佛像。」這裡含糊地說是開元中(開元共有29年)「始鑿」。而宋代釋志盤《佛祖統紀》卷53載「唐開元十八年,沙門海通於嘉州大江之濱,鑿石為彌勒佛像」。但不知這「開元十八年」是始鑿之年,還是海通逝世第一階段工程停止之年。
開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章仇兼瓊擔任劍南節度使,將停頓多年的大佛工程繼續下去,他「持俸錢二十萬,以濟其費」。這位章仇兼瓊,潁川(今屬河南)人,開元中任益州長史時,主持修通濟堰,灌溉新津、彭山、眉山等地,百姓懷其恩澤。他擔任劍南節度使後,帶兵與吐蕃作戰,需要岷江水運的暢通,以確保後勤糧草的供應,所以重新動工修樂山大佛。到了天寶五年(公元746年)五月遷任戶部尚書,離蜀到長安去了,大佛工程修到了膝部,又停了下來。
過了將近40年,貞元元年(公元785年),韋皋擔任劍南西川節度使,也是出於跟吐蕃打仗的需要,從貞元五年開始繼續修建樂山大佛,「以俸錢五十萬佐其費」,直到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全部竣工。韋皋(公元745年-805 年),字城武,唐代京兆萬年(今西安市)人,曾任隴州刺史、奉義軍節度使。任劍南西川節度使後,曾遣使與南詔(今雲南)通好,並多次擊敗吐蕃。治蜀凡21 年,功高績顯,也是修鑿大佛的功臣。
由上可知,海通主持樂山大佛修鑿第一階段工程,由頭到肩部,用了「數年」時間,章仇兼瓊主持第二階段工程,由肩至膝部,前後8年,韋皋是第三階段,由膝至蓮部,前後15年。三者相加,真正用於修鑿大佛的時間,總共不超過30年。不過,前後跨度90年之久,是經歷了三四代人前仆後繼才完成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