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7月下旬,中共總書記胡錦濤視察上海。在崇明島的農家小院,胡握著經營旅遊客棧的老農的手,說:「等到崇明島跨海隧道修好後,你的生意會更紅火的。」老農激動地感謝中央領導、感謝總書記。胡說,不要謝我,要謝就謝你們上海的領導。在一旁陪同視察的中共上海市委書記陳良宇樂得喜上眉梢。(據新華社報導)
崇明島海底隧道工程曾是本次宏觀經濟調控中上海市涉及到的主要項目之一。隨著調控的深入,一度傳言該工程立項將就此擱淺。胡的一番話,等於間接宣告了上海乃至全國的宏觀經濟調控過程基本告以段落。
真是這樣嗎?人們不僅回憶起:幾個月前,胡錦濤在海南博鰲論壇做主旨演講中關於宏觀經濟調控語氣的堅決,溫家寶在處理江蘇鐵本鋼鐵事件中態度的果斷。
較長一段時間以來,無論是坊間,還是境外眾多媒體,都在繪聲繪色地描述胡溫與上海幫的內鬥。如,新加波《海峽時報》就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上海幫干將陳良宇在近期召開的政治局會議上,公開向溫家寶發難,要他為宏觀經濟調控負政治責任。看了新華社的這則胡視察上海報導,以及稍後中央電視臺新聞欄目中圖文並茂地播出,人們的認識不禁又陷入了模糊:胡溫與上海幫這般親熱,他們之間真的會有內鬥嗎?該不是坊間和境外一些媒體捕風捉影、無中生有吧?該不是剃頭的挑子──一頭熱吧?
二、胡溫與上海幫確實在內鬥
坊間和境外一些媒體的報導,難道真的毫無根據嗎?讓我們看看自2002年16大和2003年人大換屆,胡溫走上中國政治最高舞臺後,發生在中國的幾個事件。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事件均來自於官方的公開資料,並非筆者的主觀臆斷。
1、2002年秋冬之際,中央電視臺一套節目在黃金時間播出電視連續劇《走向共和》。一開始,依照慣例一天一集播出。後來一天兩集播出。正當觀眾高呼過癮時,又變成了一天三集播出。弄得人目不暇接。四、五十集的電視片還沒回過神來就播完了。這種播法在中央電視臺很不尋常。還在該片熱播時,各種評論文章、辯論文章充斥於報刊,不少省市電視臺紛紛行動,聲稱中央臺一播完就進行重播。可似乎一夜之間便鴉雀無聲,再也沒有了下文。好像曾引起巨大轟動的《走向共和》一片在中國大陸從來沒有播出過一樣。
2、2003年4月,以衛生部長、北京市長被撤職為標誌,中國大陸開始了全面抗擊非典的時期。起初國人從報紙、電視新聞中看到的只有胡錦濤、溫家寶的講話、視察以及相關的文字和圖片,其他的黨國要人一概沒有。其實只有胡露面也就算了,總書記代表黨中央嘛,問題是偏偏還有溫忙前跑後的身影。有人會說這有甚麼不正常的,一個代表黨,一個代表政府嘛。事實是,中共從來都是按常委的排名,等級森嚴,這樣一個全國性的行動,老三溫家寶頻頻上鏡,老二吳邦國找不到人影,這很不正常。直到一個多星期後,包括吳邦國在內的其他常委們才接二連三地慢慢露頭。值得注意的是,排名第五的曾慶紅4月24日在中央黨校視察抗擊非典的活動(注意:是「視察抗擊非典的活動」),直到4月27日晚間才報導。這種滯後三天報導高層在首都公開活動的做法以往幾乎沒有先例。
3、2003年6月,抗非行動漸行漸遠時,《中國青年報》率先刊登該報記者撰寫的《可怕的無知愚昧的盲從》一文,記述華北第一例非典輸入性患者徐莉的染病、治病經過,並用較大篇幅拷問和鞭打中共的體制性缺陷。文章入木三分、催人淚下、令人沉思。次日部分主流媒體立即轉載,大有反思教訓、秋後算帳之勢,使不少有心的讀者神情為之一振。可接下來再也沒有了第二篇、第三篇問世。調起了人們的胃口後,又一次沒有了下文。
4、2003年5月初,非典沸沸揚揚之時,上海灘首富、地產大亨周正毅夫婦在滬、港兩地同時被拘。在當下中國大陸,房地產業是官商勾結最緊密的行業,也是百姓最怨聲載道的行業。一時間,上海灘的官員們行色匆匆,心事重重。可就在人們紛紛感嘆中國政壇將好戲連臺,紛紛預測胡溫與上海幫的內鬥已全面開場之時,事情又一次嘎然而止,沒有了下文。直到一年後的2004年6月,周正毅案以周獲刑區區三年而草草收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為拆遷戶代理打官司狀告周正毅的上海律師鄭恩寵也被離奇地判處了同樣不多不少正好三年的徒刑。
5、就在周正毅案審理終結,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時,一場審計風暴席捲九州大地。2004年7月,明顯效忠於溫家寶的中國審計署署長李金華,在全國人大常委會議上,抖出國家電力公司、北京奧組委、佛山76億騙貸等一個個驚天大案。一時間,部分人大常委拍案,全國輿論嘩然。接下來,帶有輿論導向性質的《人民網》刊登了福建連江縣委書記黃金高的來信。黃在信中訴說自己為調查腐敗,六年間天天防彈衣,時時怕暗算,痛斥江主政13年來中共官場裡形成的「潛規則」;接下來,商務部發言人向媒體公布了中共外逃貪官、外逃資金的情況。人數之多、數額之大又一次令人咋舌。直到目前,審計風暴仍沒有平息,並有愈刮愈烈之勢。不過,通過以上事例,我們可以看出一個規律,那就是這次審計風暴無論怎麼刮,最終的結局還是:對官員來說,又一場虛驚;對百姓來說,又沒有下文。
雖說以上事例每一次都一場虛驚,沒了下文,但並不能說明有人在故意釋放風險,緩和矛盾,調控局勢。這些只能看作是一次次量的積累。它也並不像是胡溫與上海幫在演雙簧,擾人視聽。這種招招打七寸、下狠手的玩法,有把自己玩掉進去的可能,有把相對穩定的局勢玩亂,把百姓的認識玩亂,把部屬的心態玩亂的可能。可是如果說不是在演戲,為甚麼每次都是虎頭蛇尾,沒有了下文呢?這只能說明雙方都使出了吃奶的力氣,但由於暫時雙方的力量相對比較接近,那一方想佔上風都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胡溫與上海幫確實在內鬥。雙方看似一團和氣,實則劍拔弩張。
三、內鬥結果的預測:胡溫勝出
胡溫與上海幫的一次次內鬥,雷聲大、雨點小,劍剛出鞘又收回。作為戰事的挑起方,胡溫明顯帶有主動「試盤」、「試水」的性質。
如果把胡溫與上海幫的每一次內鬥看作是一次次人為的火災,胡溫作為放火者身在暗處,上海幫作為扑火者身在明處。放火者進退自如,扑火者疲於奔命。扑火者最怕的關鍵是不知道下一處起火點在何方位?因為火災的隱患實在太多了。
從以上的事例看,大火不見、小火不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放火者步步進攻,扑火者步步退防。在一次次攻防較量中,放火者逐漸佔據上風。同時放火者的身份和實力決定他們只能聯手,即使有異議也得戰事全面平息後再說。而扑火者成分複雜,很有可能四分五裂。
放火者依靠的基礎是絕大多數民眾,相對正義、相對進步的放火理論。扑火者是一群腸肥腦滿的既得利益之徒,失道寡助,再加上落後的扑火理論,最終將不可避免地葬身於四面熊熊大火之中。
2004年8月18日
(源自《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