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國之珍寶---黃河大鐵牛的完整出土,全世界為之震動。在隨後的幾年中,關於如何保護大鐵牛的方案,被文物專家和有關人士不斷提起,1999年,數度論證之後,鐵牛提升工程終於開工。然而由於資金的原因及考古發掘的進一步深入,設計方案進行了更改,原先預算追加,工程幾經反覆,中途甚至還出現了工程被承建方轉包出去的咄咄怪事。目前,四尊鐵牛已被原地提升11米,離開了先前由水浸泡的潮濕環境。然而,提升仍舊不能擺脫鐵牛鏽蝕、剝落的命運,「年復一年的氧化、風蝕,我們的國寶黃河大鐵牛,現在是一年更比一年『瘦』了!」這是記者日前在新近被評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山西永濟進行採訪時,聽到的最無奈的感慨。
雖然已是「七九」天,蒲津渡遺址公園還籠罩在寒冬的蕭條之中。2月14日記者在這裡看到,偌大的遺址公園,沒有一個遊人,幾個導遊正在景區大門口聊天。院內除去碎石就是黃土,偶爾也能見到幾株雜草,就像一個靜待民工返回繼續施工的建築工地。「瘦身」的四尊大鐵牛被密實的鐵架包圍著,若想看清楚牛的神態還得費些周折。透過鐵架,記者看到,大鐵牛雄風雖在,然而斑駁的鏽跡,還是給它們平添了幾分破敗之相。當地旅遊局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由於資金的缺乏,鐵牛出土至今,只請過武漢鋼鐵學院的一位教授給其中一尊做過除鏽、抗氧化處理,耗資十餘萬元,到現在也過去七八年了。而在提升的過程中,原先圍繞在鐵牛四周的鐵人、鐵山、鐵柱等物件,均被臨時搬遷到了原址的對面,同時被搬遷的,還有原先鋪設在鐵牛腳下的古代黃河堤壩的石頭,它們將在保護工程再次復工時復原。保護工程完成之後,「鐵牛還是原來的鐵牛,堤壩卻不是原來的堤壩了!」同行者中有人惋惜地說。
記者瞭解到,由於蒲津渡遺址景點內涵的不完整性,來此遊玩的外地遊客尤其是散客,常常將賞黃河鐵牛當成「免費項目」。作為永濟旅遊「六點一線」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蒲津渡遺址距離普救寺、鸛雀樓風景區只有幾十分鐘的車程,雖然交通十分便利,但是仍有不少路過此地的遊客,只是在遺址公園外遠望一下,真正買票進門的客人屈指可數。景區工作人員也聽過不少抱怨,花15元去看幾塊「大鐵疙瘩」不值!「永濟最有看頭的東西,目前身處的就是如此尷尬的境地!」一工作人員對記者說。
據知情者透露,蒲津渡遺址的門票收入維持當地文物部門、遺址工作人員的日常辦公經費、工資開支尚且吃力,根本無力籌措高昂的鐵牛維護費用。自鐵牛出土至今,用於保護的費用已近600萬元,其中包括國家下撥300萬元,省計委劃撥100萬元,運城市政府籌集100萬元和永濟市文物部門的貸款100萬元,這距鐵牛提升工程全部完工仍有400萬元的缺口。第二家施工單位因為費用的問題,只做了鐵牛底座地基的加固工作之後,就離開了工地。記者發稿前夕,該人士通過電話告訴記者,國家文物局追加的200萬元專款,已經打到了建設單位的賬戶上,但應由省文物局負責落實的200萬元的經費還是沒有著落。
在採訪中,不少知情人表示,只要資金到位,工程年底完工不成問題。當地旅遊局一位副局長告訴記者,鐵牛提升工程全部完成之後,遊客可以在伸手可及的地方觀看鐵牛,合影留念。因為人的手上有油脂,而鐵人、鐵牛則正好能夠通過遊客的撫摸來達到防鏽的效果。這倒不失為一個最省錢、最原始、但又最有效的保護方法。只是我們不知道,200萬元的資金缺口能否如期補齊,鐵人鐵牛還得在風吹雨打的露天下忍耐多久。我們期盼著,在不久的將來,遊人能在蒲津渡遺址看到拆去笨重鐵圍欄的鐵牛由鐵人牽引著,靜臥在夕陽之下,那該是一幅多麼美麗的圖畫!
山西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