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03-11-21 18:18:00作者:
國寶《清明上河圖》於1973 年在故宮重新揭裱時作了一處改動,此事最近由「炎黃軒」主人王開儒披露以後,引發多方討論。作家馮驥才認為「北京故宮博物院在揭裱《清明上河圖》時篡改原作,進行了『破壞性』修復,是一場愧對子孫的鬧劇」。故宮博物院前副院長楊新對二位的看法作了不同的說明,並認為王開儒之舉涉嫌炒作。我認為,此時猜測王開儒是否炒作並無必要,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完整的真相,即基於一種什麼原則和通過什麼程序決定對原畫作修改。同時,還有多少重要文物作過類似《清明上河圖》這樣的修改?
按照常規邏輯,文物保護者對文物進行專業保護和保護性修復是屬本職職責,為的是千秋萬代能夠看到完整的原作。現在的情況是,《清明上河圖》的細節作了改動,這卻是一個讓人無法接受的事實,誠如我們所知,《清明上河圖》不僅是一件有藝術價值的藝術瑰寶,它同時是一個重要歷史人文信息載體,從人文這一方面考察,每一個細節都十分重要,比如服飾、建築、人物、環境、動物、植被等等,在照相術發明以前,這尤其重要。如果只從美術這個角度來考察《清明上河圖》這樣一個風物長卷,實在是太不高明。
近些時,網上有文章以「嫦娥」 比喻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個人經驗中,確實在過去只看到女飛天圖,沒有見到男飛天。只到有一天,我去敦煌莫高窟,發現洞中的壁畫上,「飛天」是成雙成對的,是男女「比翼齊飛」,那真是美好的境界。於是心存疑問,為什麼後來的人就改了那細節,扔了男人,只剩下美女孤獨地在寒空中飛呢?據王開儒介紹,《清明上河圖》改掉的細節是一匹發情的母驢,前面則有一匹遙相呼應的公驢,照說這是一個比較動人的細節。
關於文物,我認為要保留它的殘缺美,正如西方人沒有去接維納斯的手。諸多發生在歷史中事件及事件在文物中留下的痕跡,也同樣是承載了人文信息。從文物角度來考察一幅畫,它的人文價值就可能要高於它的美術價值,這也不論,我仍然渴望看到的是原畫,是歷史真相,不是「精心修飾過的現代主義」,也正是因為文物自身存在不可永久保持性,它的價值才愈漸的珍貴。
作者:古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