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留美學生呼籲「到此抗議陳水扁的中國僑界與學界朋友,能把他們的熱情與活力轉移到中國國內的民主與人權運動,預祝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領導人也能到紐約來,領到這座人權獎章」。
泛紐約區臺灣學生聯盟鑒於部分紐約中國僑界與學界人士計畫在陳水扁總統接受「國際人權聯盟」 (ILHR)頒獎時,抗議陳水扁「分裂國土」的台獨主張,認為有必要發出臺灣人的聲音,因此在同一時間發起「反抗議」的行動。
臺灣學聯說,「首先,要不厭其煩地再度強調,臺灣與中國主權分離半世紀,是一項國際承認的事實,臺灣與中國的『分裂』與『獨立』發生在一九四九年,不需要由陳水扁來『企圖分裂』。至於臺灣與中國的『未來』關係應該如何,這項政治選擇影響最大的是居住在臺灣的兩千三百萬人民,自應由臺灣人民來決定」。
「我們呼籲身處在美國民主政體內的中國僑界人士,尊重『自決』這樣根本的民主原則的實踐」。
其次,「我們要欣喜的指出,今天陳水扁總統能夠獲得「國際人權聯盟」頒授人權獎章,實是臺灣人民在過去數十年來,持續進行政治民主化與社會改革運動所得到的肯定。這項榮耀,不是陳水扁總統個人的,而是臺灣人民集體努力的成就」。
「我們也不以臺灣今天的成果自滿,相反的,我們認為臺灣人民還需要更加努力,朝向一個公平、正義、福利國家的理想邁進。而此目標的實踐,更需要紐約及全球僑界人士協助,支持臺灣加入國際組織,對國際社會克盡對等義務與權利,在一個友善的國際與兩岸關係下安心推動改革,而不是坐視中國處處打壓臺灣的國際活動空間」。
「我們很遺憾今天在紐約街頭,必須隔著兩條街,與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針鋒相對。這樣的隔街喊話,並無法促成理性溝通和對話,卻可能增加彼此對立與敵意,明天,我們也許還得回到同一個課堂上,與中國同學尷尬以對,這是我們所不願看見也不必要的發展」。
「因此,今天在街頭的我們,態度是友善、歡迎的。我們尤其希望,今天到此抗議陳水扁的中國僑界與學界朋友,能把他們的熱情與活力轉移到中國國內的民主與人權運動」。並預祝中國的領導人也能在紐約領到同樣的人權獎章。
這份「邀請函」的起草人之一─羅格斯大學都市規劃學系博士生彭□雯說,由於「對立」當時,臺灣社團領導人大多數在會場內觀禮,場外的留學生和臺僑人數也許不會超過無理取鬧者,但總要讓「對方」和世人明白,臺灣人對他們自己的民主、人權成就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