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能賺多少錢,一直是國內人士關心的一個問題。在寫這篇東西之前,我對國內收入也瞭解了一下行情,結果是沒有什麼頭緒,有個感覺是國內人好像是很有錢的,而我一直覺得自己是窮兮兮的。有人講上海計算機碩士畢業的人,月薪一萬沒有問題,但同時又看到網上說有很多地方老百姓生活艱苦,每月只有幾百,我想我還是說說美國的情況,把這個問題留給大家自己去算吧。
美國人的收入,我沒法說清楚,因為各地的差別和消費都不一樣,但按照統計,大部分人年家庭收入(annual household income) 在5-10萬之間。這數字聽上去不高,但問題是這是大多數人的收入。在大多數地方,有這些收入的人大約可以用三年的工資買一棟兩百平米左右的獨立屋(Single family house),國內叫別墅式的房子吧。我看到 Money(是美國最大的個人財務雜誌)上月的一篇文章講,在加州,一年有158,000美元以上收入的人家算是特高收入。加州是比較富裕的州,一般的州大概有十到十二萬,也算是高收入了。
中美的工薪階層,收入的結構有別。目前在中國,由於各人的灰色收入多,人們當然對收入是不願多談的。美國一般人的收入,相對很單純。儘管在加州大學個人工資並不是公開的,但我基本上知道同事們的工資。最近,我有一個從Kansas州立大學來的新同事,她說我們這裡對工資沒有像她原來的學校那麼公開。我說此話怎講?她說在Kansas時,所有人的工資都是登在學校的花名冊(Directory)上的。
在美國,對大多數工薪階層來說,工資(salary, wages) 是主要的收入,公教單位一般是每月一號發工資,不少公司是每半月發一次(biweekly)。發工資一般有兩個辦法:給一張支票(paycheck), 或者用直接存款的辦法(direct deposit)直接存入個人的銀行帳戶(bank account),後者居多。和中國可能有點不同是的,美國個人金錢的流通中,現金(cash)的作用較小,如喝杯咖啡。買東西大多用信用卡,個人支票,或直接從銀行轉帳的辦法。所以,大部分的錢往往在帳戶裡就用掉了。
獎金(bonus) 也是有的,但並沒有國內那麼多,而且不是一直有的,在公司工作的話,年終的時候,情況好的話,發給你等於兩個月工資的獎金就不錯了。平時,做事得力的話,老闆給你批幾百元錢,請老婆,女友吃吃飯,僅此而已。對學校及政府部門工作的人來講,工資是唯一的收入。我這麼多年從來沒有拿過任何獎金,年終也是一樣。
在公司裡,近年來有些公司有股票的期權(stock options), 的確造就了一批新富豪。所謂的股票期權是指公司方面給你用優惠價買股票的權利。我有一個親戚去年加入朗訊(Lucent Technologies), 給了一萬多的加入公司的獎金(sign-up bonus),這是現鈔,另外他討價還價拿了16000股的朗訊股票的期權,當時的市價每股是六十元,給他的價錢是45左右,三年期(三年後才可兌現),朗訊這樣做也是為了讓他起碼做三年,當時這的確不得了,可現在朗訊每股的市價只有9塊, 除非三年後能過45元,否則,這些股票的期權是一文不值。
最近一年來的股市對一些持有高科技股票的期權的人是災難性的。我看到4月13日洛杉磯時報上的一篇文章,在思科(Cisco)有一個姓Chou的人,去年得到十萬股Cisco的股票的期權,本錢是每股七美分。當時, 市價約七十元,值七百萬。美國複雜的稅法規定,對股票的期權的徵稅是在他用七分錢買進這些股票與當天的差價算的。當然,他如果在用七分錢一股買進,然後很快賣出,他可大賺一筆。問題是當時人們都發了瘋,以為還要大漲,他買進後不賣。現在,思科一股才二十,他就是賣了,還欠國稅局兩百五十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