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傳聞有跡可尋。兩年前,人們認為江澤民僅會讓出國家主席,但不從「總書記」與「軍委主席」兩個職務退休;一年前開始轉變為將會讓出國家主席與總書記兩個職務,但保留軍委主席。近月再演變為雖然讓出所有黨政職務,但仍將幕後操控。
如果把中共權力接班的論述分為「傳聞派」與「體制派」,那麼過去一段時間,在「體制派」堅守「全退」論述的情況下,「傳聞派」卻逐漸向「體制派」論述靠攏。
體制派的論據是「理論性」的。體制派的理論來源,是公開性的資料,強調的是中共的歷史的變化面,政治理論的發展,尤其是對政策與學術思潮變化的掌握。相對於此,「傳聞派」的傳聞,主要來自於記者或專欄作家,他們的信息來源決定了傳聞的正確性。
但中共最高層的變化並不是一般中、下層官員所能掌握的,而記者所能接觸的對象,卻僅是中下層官員。
港臺部分記者或接待大陸人士的機構,甚至將對方的「對臺系統」當作信息來源;而這些對臺系統的官員,甚至連江澤民究竟什麼時候接任總書記、什麼時候接掌軍委主席、三個代表的用意何在,都回答不出來,遑論掌握當前中共的高層政治形勢。
制度會約束人的行為
因此,當學術研究分析臺灣與香港關於中共十四大、十五大的報導,發現有九成以上經不起歷史檢驗,就不足為怪。由此看來,我們應多參考「體制派」的論點。
體制派的論點是,一個較為成熟的政治組織,具有許多文字或習慣構成的「制度」,而這些制度會拘束人們的行為,亦會拘束傳聞派的「權力意圖」想像。
此外,傳聞派未曾考慮江澤民可能會在體制與歷史的考量下,江澤民的「歷史定位」問題。就此問題來說,傳聞派習慣於想像中共領導人是一群腐朽之輩,因此江澤民不希望退休,事實上是把江澤民當成中國的皇帝來想像。合法性亦是一個爭論點。傳聞派並沒有提出江澤民得以繼續掌權的合法性來源。相反的,體制派認為,文革之後,中共政權「必然」的合法性已大為降低,原來的領袖魅力式統治的神話也已破產。
中共今日的政權合法性,乃一方面在於經濟的成功,藉由物質的滿足來消弭人民的反抗。另方面則是改革開放本身帶來的體制正當性,藉由不斷完善體制、鞏固一個被政治菁英認可的遊戲規則,以維持體制的合法性。
據此推想,如果江澤民在2003年之後繼續掌權,是否符合韋伯的「三種權力來源」的任何一項?如果江澤民既無領袖魅力,又不符合傳統權力繼承方式,更沒有合理性基礎,那麼揣測江澤民將繼續掌權的理由何在?
繼續強調黨指揮槍
中共年輕化的慣例,以及「黨指揮槍」,亦是體制派的訴求重點。如果到了2002年底,以江澤民的76歲高齡,仍然意圖藉由軍委主席一職以掌握國家權力,那麼屆時中國大陸的領導人就是一個年過古稀的「軍事領導人」。
許多報章傳聞認同此一假設,這些傳聞認為胡錦濤若全面接班,將無法壓住軍隊,因此需要江澤民的監護。但江澤民在1989年就能直接從上海空降北京,接掌軍委會,何以胡錦濤不可?何況江澤民還不像胡錦濤一般,已有三年軍委副主席的資歷。
同時應注意到,共產政權的「黨指揮槍」原則,形成軍人不干政的傳統。此一傳統甚至在蘇聯與東歐各國共黨政權崩潰之際,仍能繼續維持。這種軍隊的中立性,事實上使元老的監護顯得多餘。
相反的,如果軍隊領導人與黨脫節,則否定了共產國家的黨指揮槍原則,或軍隊的中立性。
因此若江澤民欲繼續擔任軍委主席,不僅領導人七十歲退休的遊戲規則、幹部年輕化的政策受到打擊,一個「軍事領導人」所領導的「國家的形象」,也與改革開放二十多年後的中國格格不入。
不能缺乏明顯的核心
「體制派」亦強調權力結構與歷史的參考。首先,如果領導集體缺乏顯明的權力核心,則分散的權力競逐者,會自立派系分立以及衝突的增加,顯然不利於政局穩定。
中共建國以來,只有一年的時間屬於此種狀態,且還是因為胡耀邦於1987年初下臺,造成趙紫陽暫時兼任總書記與總理。如果主要領導職務進一步分散於多位領導人,則在政治的運作中,依靠的往往是人際關係,具有高度領袖魅力的領導人可以藉由個人的人際網路操縱政治,而不需佔有較多的建制化的職務。例如1980年代即是此種元老掌控的狀況。
中共建國52年,事實上有42年時間在領導集體中有一位「核心」。尤其在六四事件之後,鄧小平理解到「接班人」必須擁有足夠扮演核心的權力,才能避免1987、1989年間的權力鬥爭,於是江澤民很快就在1989年的6月與11月,分別接掌了總書記與軍委主席。
未來,在元老凋零的強況下,要避免激烈的權力競爭,更要建立一個領導核心。因此江澤民全退,以使胡錦濤成為下一代名符其實的權力核心,是後鄧時期的合理傾向。
據上述體制派的觀點,我們可以認為:
一、中共如欲在十六大之後維持權力穩定,江澤民必須退休,使胡錦濤成為權力「核心」。若江澤民未全面退休,則有可能產生權力衝突的結構,將使中共政權不穩定。
二、由於江澤民必須考量政局穩定,加上其已經作了大量人事安排,並無必要繼續身居一線,加上前述分析的諸多考量,江澤民在中共十六大與明年十屆全國人大上全面退休的可能性,已經超過其「半退」或「不退」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