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一個冬日,當記者在一家超市購物的時候,看見一個約莫十七八歲的青年,一件寬大的外套罩在外面,瘦削的臉龐堆滿了疲憊,他的推車裡放著幾十包榨菜與雪菜。記者忍不住問他,「你是中國留學生?」「是啊!」「光吃這個行嗎?」「好吃啊!」「營養不夠怎麼辦?」「我不會做啊!」說罷,他匆忙離去。看著他遠去的背影,記者不由得想起另外幾件事情。
在一個中國留德學生的網上論壇中,一個帖子標題為「救命啊!」,內容為「我這裡的學校開始審查留學資格了,可是我辦的都是假材料,這下完蛋了!怎麼辦啊!」一個朋友告訴我,一天在路上遇見幾個中國留學生,見到他很興奮地說:「終於找到中國人了!」,而向他尋求的幫助不過是問路,與他們聊了幾句後得知,他們來德已經半年多,一直靠父母寄錢做生活費,但卻連問路的話也沒學會。另外一位朋友得知記者要採寫留學生的稿件時,則拿來厚厚一疊材料:「我一個親戚的孩子被中介騙了,來德一年,錢花了近十萬元(人民幣),卻連大學的門都沒進!」這樣的例子,在德國並不少見。
申請德國的學校比英美國家的學校要容易,在此背景下,一些國內的中介與德國的私立機構開始「鑽空子」,導致了不少學生上當受騙。德國的法律規定,學生就讀公立大學不收學費,每年只收大約相當於幾百元人民幣的註冊費。不過隨著近年來留學人數的迅猛增加,德國公立學校逐漸難以申請,而一些私立學校趁機聯合國內的中介以「語言班」名義招生,或者打著「大學」的旗號招生。實際上,德國的私立學校質量高的很少,而且需要交高額學費。
留德之路上的另一個陷阱,是留學生對德國的教育體系和相關制度缺乏深入瞭解。德國的高校基本上分綜合性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兩種。容易混淆的是高專,它同屬大學範疇,但專業較有限,而且高專畢業後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有一定限制;而在綜合大學,畢業就有機會拿到博士學位,但採取「寬進嚴出」的政策,通常需要6、7年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完成學業。但無論申請哪一類學校,首先都要通過難度不低的德語水平考試、並獲得證書才行。
在德國大學正式註冊的留學生,可以在限定的時間內打工,但是未獲註冊的學生打工則被嚴格禁止。因此,有些留學生沒有通過德語水平考試,來德時間不短卻連大學門都沒進過,只能私下打「黑工」維持生活。他們一旦被查出,只能被遣送回國。
目前留德中國學生共有約3萬人,其中大約2萬人是近3年來德的。不少學生在德國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並順利學成回國,但兩極分化的情況也逐漸出現,這正是那些一味指望留學「鍍金」、為出國而出國的留學生造成的。她指出,國內的基礎教育要好於德國,並且由於「德語關」難過,因此建議學生們學好語言、打好基礎之後再來德,並且要明確求學目的,特別不鼓勵那些中學畢業生直接來德。
德國聯邦教育與科研部新聞發言人弗蘭克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德國的學術質量享譽世界,而且加上不收費的制度,對中國學生有很大吸引力,但不少中國學生來德前對德國的教育制度未做細緻瞭解,來了以後無法入學,出現了一些問題。但他同時表示,中德兩國教育合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並在將來會不斷擴大合作,這一趨勢會繼續保持。
誠然,留學之路盡頭或許會有陽光會有雨露,但毫無疑問的是,這條艱辛的道路上卻不會有童話。無論在何地,都要珍惜學習的機會,這是每個學生應當慎重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