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最新一期報導說,《福布斯》雜誌只對兩個國家的富豪單獨排名,一個是美國,一個是中國。它做了中國媒體該做但沒有做的事情。沒有做的主要原因是難度太大,失敗的風險也大。
目前,中國還沒有完備的個人資產統計制度和稅務稽查制度,個人財富極難統計。1999年,當英國青年胡潤開始對中國富豪財產進行統計,試圖作出一個中國富豪排行的時候,連他自己都沒有信心。在跑了中國23個省、市、自治區,查閱了100多份報紙雜誌後,胡潤推出了一份粗糙的中國富豪排行榜,並順利地找到了買主:《福布斯》。名單剛一問世,質疑、譴責之聲鋪天蓋地而來。一些上榜的企業家要和胡潤對簿公堂,沒有上榜的富豪也要「討個說法」,甚至有媒體說,這是一份十分「好笑」的名單。資料不準確、關注範圍狹窄、計算方法錯誤,甚至這種做法本身都暴露出了無數問題。
當中國富豪榜剛出來的時候,很多人譏笑它的淺薄。當它越來越受到中外輿論關注的時候,很多人又憤憤不平:為什麼首富是劉氏兄弟?中國比他們有錢的人多了。這就是《福布斯》和胡潤的無奈。說中國比劉氏兄弟富有的人很多,是一種猜測,說劉氏兄弟是中國首富,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猜測,儘管這個排名來自權威的國際財經雜誌。
《福布斯》之所以把劉氏兄弟列為中國首富,主要是因為他們是民營企業,資產透明度相對較高,而且他們確實有錢。在目前中國金融實名制剛剛實施,個人收入資料和信用資料都殘缺不全的狀況下,明裡暗裡的那些有錢人,除了他們自己之外,誰能查得清他們的資產?
報導說,英國青年胡潤和他的同事們即使統計手段無比科學,也只能統計水面上的冰山大小,如被調查者的企業規模、銷售收入和個人證券資產等,水下的東西只能靠推算。所以說,中國富豪榜的象徵意義遠大於它的實際意義,可偏偏中國富豪在意這些。去年年底,一位上榜的北京富豪到美國訪問,跟記者接觸的前10分鐘內,他說了3次被《福布斯》列入富豪榜的事。其實,不必這麼看重這些排行榜,外國人要讀懂中國的財富文化還差得遠呢。
對於《福布斯》、《財富》等媒體來說,對中國富豪的關注,完全是商業競爭的結果。當美國人回頭看中國的發展時,媒體習慣性地採用了最易為美國讀者接受的方式,為瞭解中國開了一扇窗口。從這扇窗口中,人們可以瞭解中國經濟中哪些人最活躍,哪些行業最賺錢,哪些商業模式在引領中國經濟的發展。這是美國讀者最關注的問題,也是美國幾大財經媒體競相解讀中國商業巨頭的原因。《福布斯》不做,它的對手也會來做,而且也一定是商業炒作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