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与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吴中三家”,后世公推为文征明后第一人。图为王宠摹《东方朔像赞》。
王宠(1494~1533年),字履仁,后字履吉,号雅宜山人,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书画家,工书法和山水画。与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吴中三家”,后世公推为文征明后第一人。著有《雅宜山人集》。
仕途失意寄情山水 诗书名满吴门
王宠天资聪颖,喜读书。与兄王守自幼一起学习,饮食起居亦形影不离。其阅读广泛,尤好经学,手写经书,十分勤奋。兄弟二人于正德初年(1506年)选隶学官,补校官弟子员。其后奉提学黄如金之教,师从蔡羽习举子业,共三年。
王守于正德十四年(1519年)考中乡试,7年后中进士,仕途显贵。然王宠考运不佳,自正德五年(1510年)参加乡试起,共参加8次科举,都名落孙山,只成为国子监的太学生,世称“王贡士”、“王太学”。
多才多艺的王宠,仕途失意,遂寄情于湖光山色中。“合醺赋诗,倚席而歌”,全力钻研诗、书、画艺术领域。并和当时苏州地区的著名书法家文征明、唐寅等人交往,切磋艺事,在诗文、篆刻、书法、山水画各方面都很成就,又以书法最专精。不幸的是王宠40岁即卒,一生虽平淡而短暂,但是其诗书名满吴门,在书画上很有成就,当时在苏州就和文征明齐名。
极具才气书法精妙 受文征明赏识
王宠学书“始摹永兴(虞世南)、大令(王献之)”,早年也和哥哥王守一起随名家蔡羽学书法三年。蔡羽,吴县洞庭西山人,字九逵,号林屋山人,擅行、楷书,当时书法与文征明齐名,王宠拜其门下,因此和文征明、陈淳、文嘉(文征明次子)等名士来往密切。
王宠极具才气,文征明长其25岁,为奖掖后进,折辈与其相交,亦师亦友。王宠周围书法名家云集,又与唐寅结为儿女亲家,其书法声望日隆,成为明代中叶“吴门书派”的主将。
王宠博学多才,诸体皆擅,以行、草书和小楷最精妙。图为王宠摹《东方朔像赞》。
王宠楷书端庄古雅,拙中带巧。图为王宠摹《东方朔像赞》。(以上图片来源皆为国立故宫博物院)
王宠博学多才,诸体皆擅,以行、草书和小楷最精妙。楷书初摹虞世南、智永,书风端庄古雅,秀媚潇洒,拙中带巧。行书初学王献之,行、草书笔触沉着,运笔较慢,有别于明代放浪不羁的风格。小楷取法钟繇,用笔圆转,古朴淳厚,结构上竭力避免笔画产生交叠,有空灵之趣味。明代书论家王世贞在《三吴楷法十册》表示,王宠所书小楷〈琴操〉:“兼正行体,意态古雅,风韵遒逸,所谓大巧若拙,书家之上乘也。”
代表作品有〈诗册〉、〈杂诗卷〉、〈千字文〉、〈古诗十九首〉、〈辛巳书事诗册〉、〈李白古风诗卷〉、〈石湖八绝句卷〉和小楷〈游包山集〉等。
王宠曾游昆陵包山,书游诗若干,集为《包山集》。嘉靖五年(1526年)冬,王宠过鸿溪,宿友人补庵居士处,补庵居士向其索书。隔年,王宠将8年前游包山时所作的游诗22首,以小楷抄录后寄给居士。其后,文嘉在居士处见到这卷小楷,称誉为“天才妙绝”。宋代大书法家苏轼曾言:“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而〈游包山集〉之结体正是“宽绰而有余”,后世公认为是其小楷代表作。
人品高旷潜心诗书 书风疏淡空灵
王宠人品高旷,书法神韵超逸。字势开阔,无狂怪之病,笔下的点画、结体均有来处。其书法作品所透露出的空灵、舒朗、洁净,不染尘俗之气的清纯,源自于屡次应试不第的际遇,进而沉湎于书画和山水之中。他选择隐居,潜心诗书的平淡生活,20年读书于石湖之上,讲业楞伽于山中。
在中国书法史上,学王羲之杰出的书家在米芾、赵孟頫外,就数王宠和王铎。米得王之迅疾,赵得王的端正,王宠得王之萧散,王铎则得王之雄厚。尤以王宠气韵最佳。
王宠品行高洁,铸就其书法的疏淡风格。可惜英年早逝,未能留下更多作品,取得更大的成就。王世贞在为其写的《像赞》中称其“善为雅言,不及猥鄙”,“且不以所学尚人,故人乐亲附之”。文征明为王宠写的《墓志》中亦称颂他“君高朗明洁,砥节而履方,一切时世声利之事,有所不屑。其志之所存,必有出于言语文字之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