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铎,明末清初的官员、知名的书法家。(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一天,在父亲的带领下,拜访了同村的一位陈文雄教授。长辈谈笑间,陈教授拿出两件价值不菲的古文物,说是友人所赠。这两件能进入故宫陈列的古文物,正是明末书画家王铎的草书长卷,以及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绘制的花瓶。当陈教授缓缓摊开王铎的草书横披,并说明此作价值上亿后,着实令人难以想像仅仅一幅书法作品,居然如此金贵。实际上,在初闻朝代及人名之后,就已经感到讶异,更遑论提及作品本身令人咋舌的高昂价格。
据说王铎擅长各类字体,但公认其草书作品最好。我们要想认识一个书法家的作品,这位书法家的生命经历自当不能落下。
王铎(1592-1652),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庵、痴仙道人等等,别署烟潭渔叟,谥号文安。他是明末清初的官员、书画家,世称“王孟津”。
王铎,博学好古,能撰文作诗,亦是勤奋的书法家,他强调写书法必得临古,他还定下日课,天天书写不怠,终生临古帖不惰。王铎亦取法甚广,篇篇字字皆有来历,皆可看见从王羲之、王献之、米芾、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身上所汲取再转化的浓厚养分,但后人均认为其草书最佳。因其书法独特,世称“神笔王铎”。明代,王铎与董其昌齐名,获誉“南董北王”之称。
其实,王铎因为命途波动,遭逢政治动荡而选择在书法中觅得纾解积郁之道。
王铎书法作品。(摄影:卢乙欣/看中国)
王铎书法作品。(摄影:卢乙欣/看中国)
王铎书法作品。(摄影:卢乙欣/看中国)
王铎在幼时,家境贫寒,曾度过“不能一日两粥”的艰苦日子。他在十四岁时师从舅父陈燿(1585-?),得以被指授篇章。十六岁入庠(古时学校),求学勤奋。天启二年(1622),三十一岁的王铎考中了进士,并与东林党人倪元璐、黄道周享有“三株树”之美称。改庶吉士(又称“庶常”。明、清两代,从新科进士中选取,教养于翰林院,以供朝廷甄选派用的储备官员),授编修,后升少詹事,充经筵讲官,累擢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
喜爱自然的王铎曾于崇祯元年(1628)选择返里,整修旧居“再芝园”,并重新命名为“拟山园”。可惜,此园在崇祯末年毁于战燹。
崇祯十年(1637),原本在南京翰林院任职的王铎北返担任少詹事,取路暂返孟津,同年秋季购买山卜居,并撰〈崝嵘山房记〉提及此山房:“去津城二里,筑南为南华轩,西为羽衣舍,其上为范少伯、张子房祠,东为崝嵘山房,列棐几,陈韩柳两汉先秦三代书,东北山为白衣大士洞,缘崖而止,上为觉海寺……西北山为天人洞,塑三教至人,余朝夕游息其中”。后来王铎南北往来,无法久居山房。
除了幼时经历艰辛,身处乱世的王铎还面临多变仕途。在历经崇祯十七年(1644)爆发的甲申之变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后,马士英、刘良佐、刘泽清等先推举福王朱由崧担任监国,再于五月十五日继位,成为南明首位皇帝--弘光帝。王铎则担任武英殿大学士、户部尚书。
顺治二年(1645),王铎与礼部尚书钱谦益等官员在清军逼近南京后,开城投降。由于身为首辅的马士英逃跑,王铎遂成为南明降清官员中,官阶最高者。后来,王铎担任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等。顺治,八年(1651),王铎奉命祭告华山,但在年底抱病返乡,隔年授礼部尚书,最终病逝家中。赠太保,諡文安。
钱谦益撰写〈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来称赞王铎:“公之学博而敏,官史以史事擅长,官坊局公望倚重。事崇祯先帝于北,启沃讲筵,论列边计,凿凿不为款言。事弘光皇帝于南,奖护忠直,疏解禁网,侃侃有以自处”。
认为应持气节的明代遗民,十分鄙视改任清廷官员的王铎等人。据悉,王铎为此抑郁寡欢。他在担任清官的八年间,以清流自居且益发谨小慎微。王铎并非东林党与复社的成员,但亲戚与交往好友多涉入党社,例如黄道周、吕维祺、倪元璐等人,因此不投靠任何组织的王铎仍受到很大影响,而他对东林甚是同情,行事上也多与阉党有所冲突。
此外,王铎与跟被称为“明末天主敎三大柱石”之一的徐光启学兵法的韩霖交好,而他在汤若望七十大寿时,还曾赠诗。目前〈书赠汤若望七律诗〉收藏在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内。
针对王铎的创作情境,研究者薛龙春在〈应酬与表演:有关王铎创作情境的一项研究〉中表示,在王铎传世作品中,应酬书法占据很大比例。几乎是在每两件王铎作品中,就出现一件是他为了应酬而撰写的。王铎对于应酬的心态是很复杂,因为他既希望能借此补贴家用、奠定人脉,但又不免因为需要撰写的数量过多,或是遭遇他人催逼而感到厌倦。
王铎书法作品。(摄影:卢乙欣/看中国)
王铎书法作品。(摄影:卢乙欣/看中国)
那么,王铎又该如何把握书写品质呢?薛龙春表示,王铎不时借由延期之请求,或是拒绝某些应酬来保证作品品质。不过,王铎也在某些特定应酬场合中,因遭遇多人包围而感受环境氛围之特殊而萌生高涨的情绪,最终发挥杰出才能。
另有研究者认为,王铎的草书之所以精彩,正是在于他的开创性:透过浓淡殊异突显线条与力道的强烈节奏。此外,他在笔墨间还彰显抛掷性格,亦绵绵不绝地将书法字任意地连串在一起,疏密间展露出奔腾跌宕、狂狷的气势。不过,欣赏着给人感觉过于“奔放”的草书,笔者倒认为,美感不及代表方正字的楷书、讲究“蚕头雁尾”的隶书,甚至是瘦长的篆书。或许,这与人类天生喜爱对称、平衡、正式之态,以及深受其中隐隐透发的端正、肃然等风格所吸引相关吧。
王铎与傅山都是晚明草书又创新风貌的出头者,这种晚明风格是以作者的自由意志为书写主轴。
据说,王铎的纸本作品不多,其中又以条幅呈现的作品最多,且在他的作品中,最多可见十五个字连串。研究认为,在书法创作中大量使用涨墨技法的人,首推极力追求“涨墨”效果的王铎无疑,而他涨墨技法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