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文革劫难(图)

作者:林辉 发表:2020-08-18 23:00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1个留言 打印 特大

北京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文革劫难
经历了晚清和民国的全聚德烤鸭店,在文革中被砸烂牌匾。(网络图片)

说到北京美食,老字号全聚德烤鸭店一定是名列其中。它是清朝时河北人杨全仁(1822~1890)创办的。据说,杨全仁刚到北京时,在前门肉市街做生鸡鸭买卖。随着生意日渐红火,他在1864年盘下了肉市街一家濒临倒闭的干果店“德聚全”,立新字号为“全聚德”,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

为什么叫“全聚德”呢?据说杨全仁曾请来一位风水先生给店铺看风水,风水先生告诉他:“此处形似一座八抬大轿,是块宝地。‘德聚全’背运而冲了宝气,如今需将字号颠倒过来,日后必定时来运转,生意发达!”“全聚德”有三个含义:全而无缺,聚而不散,仁德为先,与“杨全仁”相合。

不过,很多人都注意到,“全聚德”牌匾上的“德”字少了一横。原来早在一千多年前,“德”就像多音字一样,可以有一横,也可以没有横。比如现立于北京国子监孔庙的清朝康熙皇帝御书《大学碑》中的“德”字就没有一横;又比如生活在与全聚德创立同期的清代画家郑板桥本人书写的“德”字,也是有的带一横,有的不带一横。但还有一种说法是,杨掌柜创业时,一共雇了13个伙计,加上自己是14个人。为了让大家同心协力,就有意把牌匾上原本要用15笔写成的“德”字有意少写了一笔,表示大家心上不能横一把刀。

无论是哪种说法,反正在杨全仁的认真经营下,全聚德一天天发展,由一个普通的烤炉铺发展成为一个以挂炉烤鸭为特色、兼有各式炒菜的名副其实的餐馆。全聚德的烤鸭之所以好吃,除了工艺外,还在于其鸭子肉没有腥味,据说其有专门的养鸭场。此外,全聚德的就餐环境和服务也非常好,早先还曾有外卖,并有“准时”、“不误”的服务承诺。

据说,很多名人都喜欢吃烤鸭,如《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曾调侃说,有谁想看我的《红楼梦》并不难,只要他用南酒和烤鸭来招待我就可以。

经历了晚清、民国的全聚德烤鸭店,在中共建政初期依旧保持着其以往的特色。不过,它最终没有逃脱文革的狂涛。1966年,毛发动文革后,“破四旧”运动席卷全国,许多老字号牌匾被红卫兵当作“封、资、修的黑货”砸烂,全聚德也不例外。

当年8月19日晚上,北京几所中学上千名红卫兵闯进了全聚德烤鸭店。在红卫兵的厉声呵斥和煽动下,烤鸭店“革命职工”将挂在店门口已经70余年的“全聚德”的招牌摘了下来,换上了由红卫兵事先写好的“北京烤鸭店”的长条油漆大木牌。红卫兵们走遍全聚德的餐厅、厨房、宿舍,把原来挂在店铺里的山水字画全部撕毁,又推举出10名红卫兵作为烤鸭店的“治安员”、“服务员”、“毛泽东思想宣传员”在店铺留驻。

很快,留驻的红卫兵到新华书店订了100幅毛的画像,在烤鸭店内四处张贴,毛的语录也贴的到处都是。红卫兵还带领烤鸭店职工进行“政治学习”,让他们认识到:“全聚德”三个字是资本家用劳动人民的血汗铸成的,是剥削的象征,因此要取消招牌。据说,在1968年底北京展览馆举办的“红卫兵破四旧成果展览会”上,全聚德的百年老匾也被展示出来。

而时任全聚德烤鸭店掌柜的杨福来也被批斗,并被下放到南苑的猪场喂猪。后来因不时有中共领导人带外宾来全聚德吃饭,而被“特赦”。

文革结束后,全聚德在1980年正式恢复老字号名称,并从故宫找回了百年牌匾,但其所经历的荒唐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荒唐。

责任编辑:李晓真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