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美中能否开战?(图)

作者:清竹 发表:2020-08-10 08:46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5个留言 打印 特大

习近平
7月22日,习近平到吉林参观四平战役纪念馆(图片来源:视频截图)

【看中国2020年8月10日讯】美中能否开战?是近来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近几个月来,美中两国在南海、台湾海峡,不断的搞军演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你美国飞机到我广东、上海上空侦查,我中共飞机就到台湾上空去骚扰;在舆论上胡锡进之流也在不断的打着口舌战,把战争的气氛推向高潮。从表面上看,似乎战争一触即发。

那么中共真敢开战吗?我认为不太可能,最起码近阶段不可能。为什么?因为打仗都是为了胜利,而不是为了失败。那么一场战争胜利的要素是什么?那有朋友一定会说:那还用问,一定是军事实力了。是的,军事实力的强弱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绝对。在国内外的战争史上,也有不少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

我们举个例子:二战期间,日本在攻打中华民国首都重庆的最后一道门户时,进行了一场极其罕见的又极其残酷的战役,叫石碑保卫战。这场战役就是国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打败了日军,给全世界留下了战争史上的典范。

也就是说,决定一场战争胜利除了军事实力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这在中华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中,老祖宗们早已告诉了我们:那就是天时、地利、人和。谁能把握住了这三点,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谁,而人和又是这三者之间更为重要的一环。

我们都知道,中华民国主席蒋介石在1931年7月23日,发布的《告全国同胞一致安内攘外》一文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是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亡之时国民政府的基本国策。“安内”是以“剿共”为中心,是图存御侮的策略。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共幕后的指使下发生西安事变,东北军张学良、西北军杨虎城发动军谏,扣押了蒋介石,迫使蒋介石与中共达成协议,从而放弃先安内后攘外政策。

因为蒋介石是一个有信仰、讲传统的人,他不会向中共那样出尔反尔,背信弃义。所以一旦签订了协议,就要履行。正是由于这一点造成了蒋介石养虎为患,最后反被恶虎咬伤。

蒋介石为什么要讲“攘外必先安内”呢?其实就是人和的问题,中共不除,就不会有一个上下统一,坚定一致的的信念,就如同一盘散沙,相互干扰、相互制约是无法打赢战争的。所以蒋介石与日本这两虎相争后,坐收渔利的还是中共流氓。

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习近平要想跟美国开战,没有一个安定、统一的环境和人心,那是无法打仗的。即使勉强开战,无论胜负,那坐收鱼利的一定是他人。这一点习近平很清楚,所以美中开战,最起码在短期内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共的那些战狼们,一开始都是气焰极为嚣张,狂妄至极,当美国真正强硬起来的时候,这些人马上就怂了。近来中共外长王毅和外事办主任杨洁篪接连发声,要求与美国“坦诚对话”,王义宣称“拒绝脱钩”,杨洁篪则要“坚定维护”中美关系。看到主子都蔫了,那些小粉红们紧跟着也都哑了。

那么在当今的中国,谁极力赞成美中开战呢?我认为有两大群体:1,是绝大多数的老百姓。2,是江泽民、曾庆红以及反对习近平的那些人。老百姓的赞成是希望美国把中共这个邪党灭掉,让中国进入一个享有民主、自由的国家;而那帮人的赞成是想借战争的机会推翻习近平,由他们上台来掌控中国,继续欺压百姓,作威作福。

习近平不傻,他能看不出这些吗?所以攘外必先安内对习近平来说是必需的。如今习近平最大的敌人不是美国,而是国内江泽民、曾庆红等恶势力。要想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必须要向美国服软,退让,这是他的决策。也就是说,美中开战就目前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无论美中这场战争打与不打,在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一点,只要习近平不能够下决心推翻共产党,无论怎样,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最终的结果都将在天灭中共中跟随着中共一起覆灭。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