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流芳 君子“对青天而有惧 闻震雷而不惊”

作者:齐整升 发表:2019-09-14 22:43
手机版 正体 打赏 0个留言 打印 特大

明朝的哲学家薛瑄,有一句话,颇值得人们深思,他说:“君子对青天而有惧,闻震雷而不惊;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勇。”

常人对青天而喜,闻震雷而惊;履平地觉舒服,涉风波而惶恐。薛瑄这句话,所描绘的君子的精神状态,正好与常人相反,初看有些费解,细细想来,却很有道理。

所谓“对青天而有惧”,就是在顺利、太平的时候,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安定的因素,并及时作好防备。因为天无百日晴,晴朗的天空,有可能很快布满乌云,出现暴风雨,国家和个人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出问题,无数事例说明了这一点。孙武说:“乱生于治。”(《孙子兵法•势篇》)三国魏哲学家王弼说:“夫存者不以存为存,以其不忘亡也;安者不以安为安,以其不忘危也。故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安其位者危,不忘危者安。”(王弼《老子指略》),这些都是至理名言。在顺利的时候最容易产生松劲情绪,对存在的问题,最容易放过;在太平的时候,最容易产生麻痹的思想;在成功的时候,往往会骄傲自满。鉴于这种情况,人们应该“对青天而有惧”。另外,“神目如电,明察秋毫。”“三尺头上有神灵,满腔正气常充盈!”志士仁人,必会常怀惕厉,自净其心。诸恶不作,众善奉行。

“闻震雷而不惊”:是讲人们遇到突然发生的事件,或面对意想不到的严重而又危险的局面时,能够沉着坚定,毫不慌张。显然,这是由于事先有思想基础和精神准备。“平时不做亏心事,半衣敲门心不惊,才会“闻震雷而不惊”,胸有成竹,镇静对待事变或某种局面,或是对自已必须承担、接受的厄运,泰然处之。欠债还债,欠情还情。不可赖账。“履平地而恐,涉风波而勇”也是说明以上意思。此外,这话也提示人们,一个人如果一直处于安逸的环境,顺利的境遇,缺少锻练自己的机会,就可能经不住人生旅途上常有的风浪,这是令人担忧的。而社会上的大风大浪,却能磨炼人的意志,没有什么可惧。

闻震雷而惊,涉风波而惧,是人常有的反应,常人身不由主会有这样的反应,即使强制自己不惊、不惧,也难以做到。人们只有多经实事的磨炼,多经风浪的摔打,才能具有过人的勇气和胆识,脱离实事的修身养性,也是无济于事的。

汉代《韩诗外传》说:“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清代申居郧说:“任大事,不觉难;作小事,不敢忽。”文天祥说:“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

来源:看中国来稿

短网址: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本站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荣誉会员


欢迎给您喜欢的作者捐助。您的爱心鼓励就是对我们媒体的耕耘。 打赏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这篇文章您觉得

评论



加入看中国会员

donate

看中国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